威廉•莫里斯:英国诗人兼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
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先驱,是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莫里斯的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等。
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创造了许多以后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隔画面等等。
主要代表作
与菲利浦•威柏一起设计了“红屋”
著作
《桥沙集》
《呼啸平原的故事》
《人间天堂》
《乌有乡消息》
设计思想
1.进一步提出涉及民主思想,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a.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b.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2.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
3.产品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
评价
严格上来说,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因为他的探索重点恰恰否定了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
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中世纪和哥特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
他认为只有哥特式和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其他的设计即使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应该被否定推翻,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主义风格还是现代主义风格都不可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哥特、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
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装饰,因此这个局限性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红屋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典型代表作品,由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威柏合作设计,因外墙采用红砖而得名,红屋是具有创造性的建筑。
红屋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自然、简朴、实用。
红屋设计的成功不仅是因为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而且是因为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和家具。
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
他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从而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
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
1861年前后,莫里斯和他的两个朋友开设了英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家独立的综合设计公司——莫里斯—马歇尔—福尔克纳公司(MMF),设计和生产一些手工制作的金属制品、首饰、墙纸、纺织品、家具和书籍。
他们在设计中,追求细节的完美,采取有机的动机,从中世纪或传统传奇的题材中寻找灵感,产品完全用手工制作。
随着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莫里斯将其他两位合伙人的股份买了下来,于1875年成立了“莫里斯设计公司”,成为该设计公司的独资老板。
这是世界上最早由艺术家领导的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