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只有情怀。
既然是筹款,肯定还是要带货。
他们卖的东西,基本都是天涯周边的纪念品。
大家想的很好,结果却很惨淡。
不专业的解说、极少的观众互动、没有吸引力的选品。
还有频频卡掉的麦克风,让很多网友纷纷吐槽“这也太不专业了”。
直播了7天7夜后,这项重启计划,仅募集到了14.99万元。
距离曾信誓旦旦的300万,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天涯重启失败。
据说他们还准备二次重启。
但是情怀,可能终究难救天涯。
02
天涯,诞生于1999年。
它的创始人刑明,最初只是想在闲暇时做一个炒股论坛。
只是不小心做得太好了。
天涯渐渐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版块。
2003年,中文互联网网民还不到8000万。
但是天涯社区,就已经有了300万注册用户。
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网民,就有一个会去“浪迹天涯”。
我那时就是天涯的深度用户。
当年的天涯,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论坛。
也是很多网民的精神“乌托邦”。
甚至很多人的互联网启蒙,就是从天涯论坛开始的。
当时有个说法,叫“南天涯,北猫扑”。
但是猫扑的主流大都是娱乐方向,天涯则更显严谨,涉猎面更广。
天涯社区包含了天涯八卦、天涯杂谈、情感天地、舞文弄墨、关天茶舍、时尚资讯、经济论坛、闲闲书话、诗词比兴等等54个版块。
金融,八卦、中医,玄学,鬼怪,权谋,神预测......
随便逛上一圈,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与此同时,天涯也吸引来了各行各业的精英。
各路高手汇聚一堂,有的舞文弄墨,有的指点江山,有的分析时事,有的大聊八卦,那叫一个精彩绝伦。
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下,很多神帖应运而生。
一个个现象级的作品,影响了无数人。
毫不夸张地说,当初的天涯社区在很多人的心里,已然成了一种精神食粮。
很多人每天上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天涯论坛,看看互联网都发生了什么。
当然,不只听别人说,人们自己也会发帖、回帖,积极参与。
这是天涯的可贵之处,就是那里的人们是平起平坐的。
楼主帖和回复帖,格式都是一样的。
这就给大家一种非常平等的感觉。
而当时互联网汇聚的,还是大量有学识有水平的精英。
所以人们各抒己见,讨论经常很精彩。
我常常刷一个帖子,刷三四个小时都出不来。
03
从天涯论坛里走出来的名人大咖和网红,就更是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
《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是早期天涯的“斑竹”之一。
“斑竹”就是版主,某个版块的管理员。
天涯刚成立那年,他还写过一篇帖子,以吐槽的方式表达对天涯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