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的光阴,他是在诗歌与音乐的交错中度过的。真正让陈小奇与音乐走到一起的转折点是毕业分配的时候,本来已联系好的毕业接收单位——花城出版社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名额指标,幸亏在招收单位的名单上发现了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的名称。正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单位还有房子可分。于是,陈小奇怀着忐忑的心情踏进了唱片工业的大门。
70年代末,临近香港的广州成了中国内地现代流行音乐的桥头堡和根据地,遍地开花的音乐茶座与音像制品以迅猛之势急剧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作为岭南流行音乐的一面旗帜,陈小奇从1983年开始词曲创作,约2000首作品问世,约200首作品获奖。陈小奇最为偏爱“现代乡土系列”歌曲:即融合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诗歌技巧、带有浓郁民族风格,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与精神的音乐作品。
黄沾生前说过一句话:大陆有陈小奇,不必到香港。陈小奇的名字前面常常被冠之以“岭南流行文化的旗手”、“广东乐坛领军人”、“广州流行音乐掌门人”、“流行音乐的创作奇才”这样的定语。1995年,已经调任太平洋影音公司总编辑和副总经理的陈小奇,遭遇了事业上最大的一次挫折:旗下的大批歌手纷纷北上。随着广东乐坛形势的恶化,他开始感受到一种无助的悲凉。他也曾想过北上、也曾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他相信广东仍然是最适合流行音乐生长的地方。
李海鹰——从小提琴手到“跨界音乐大师”
父亲中山人,母亲东莞人的李海鹰1954年生于广州,从小喜欢音乐的他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1970年,16岁的他进入了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并担任词曲创作。5年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1982年底到1997年3月,在他担当广东音乐曲艺团创作员的这段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自1997年4月起,李海鹰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音乐事业在之前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