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写成了什么书,玄奘从天竺回来后写了什么书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1-23 03:19:42

我看有人在网上问:玄奘是不是大唐派去印度的高级间谍?

对这个问题,我想可能是人们不了解玄奘当初如何离开的大唐。但不管如何,说玄奘是间谍那是不可能的!

间谍怎么说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吧,间谍活动属于国家行动。

那么玄奘西行是不是受命于国家呢?我们从历史记载上去找答案。《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一卷有记载:

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涂,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请注意这段记载里的最后一句“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也就是说,玄奘等人联合上书请求西行取经,但被当时的大唐朝廷明令不许。

最后,“唯法师不屈”!玄奘是怎么个“不屈”呢?实际上,法师的不屈不过就是“曲线救国”,选择偷渡出国。

这成了玄奘的原罪!连玄奘自己对当初偷渡的行为都一直战战兢兢。

公元644年,玄奘从印度回国途中,走到瞿萨旦那国(今新疆和田地区)时,玄奘停留了八个月之久。玄奘在此期间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唐太宗写了一封信。其实质就是寻求太宗的谅解。信中有一句话:“遂以贞观三年四月,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大意:于是在贞观三年八月,违反法令,私自前往天竺)

公元645年,唐太宗和玄奘这两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第一次会面,唐太宗第一句就问玄奘“师去何不相报?”(大意:法师去印度之前为何不报告官府?)玄奘到底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他不急不缓的回答到“玄奘当去之时,已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大意:玄奘在离去之前,曾再三上表奏请,只是诚愿微浅,未能蒙恩允准。玄奘不胜求法之心急切,就私自出走,专擅之罪,深感惭惧)”。

唐太宗毕竟还是一位千古明君,他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唐太宗说“师出家与俗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亦不烦未愧。(大意:法师是出家人,已和尘俗脱离,然而能舍身求法,惠利苍生。朕极为赞许,法师不必烦恼惭疚。)”唐太宗一句话,说你(玄奘)是出家人嘛,不许通关的命令并不能要求你这位高僧,一句话就饶恕了玄奘同时又给自己保留了面子。

我们结合这些历史记载,可以明确玄奘当初的确是私自出国,既然玄奘的行为不是国家意志,那何来间谍一说?因此说玄奘是大唐间谍是不成立的!

但是玄奘又是一位很细致的观察家,也是一位记忆力惊人的高僧。还是玄奘和唐太宗的第一次会面,太宗对玄奘说:

佛国遐远,灵迹法教,前史不能委详。师既亲睹,宜修一传,以示未闻。(大意:印度这个佛国,离大唐十分遥远,关于印度的佛法、教理等,我们现有的记载并不详细。法师既然都亲自看过了,那最好就把这个经历写出来,让没有去过的人也能了解这些情况。)

太宗所言的“以示未闻”当然也没错,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太宗想通过玄奘的经历见识一下“西域”的风土人情,按今天的话说,这就是要玄奘给他写一份详细的“情报”。可以说玄奘是吃透了唐太宗的心思,玄奘一听太宗如此要求便放下所有的事情,以全部的精力最快的速度写成了一部旷世奇书,也就是《大唐西域记》。

贞观19年(公元645年)玄奘回到大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玄奘就把《大唐西域记》放到了太宗的案头。速度不可谓不快!

我们再看《大唐西域记》的行文风格。我们看一下《大唐西域记》开篇“阿耆尼国”的记载:

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西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文字取则印度,微有增损。服饰毡褐,断发无巾。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伽蓝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既遵印度,诸习学者,即其文而玩之。戒行律仪,洁清勤励。然食杂三净,滞于渐教矣。

你看,精炼的文字,但所含的信息量却不少,甚至可以说是信息量极大。国土大小、都城地势、经济作物、文字、服饰、法纪……样样不少。当然,玄奘的记载里也少不了佛教的忠实记载。

一份如此详实的记载,即便是国家训练有素的间谍恐怕也写不出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玄奘不是间谍是肯定的,但他做到了间谍都做不到的事。

玄奘西行写成了什么书,玄奘从天竺回来后写了什么书(1)

黄晓明饰演的玄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