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泪洒相思地求小姐剧照,河南豫剧泪洒相思地书童剧照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1-28 16:15:09

自从1997年三集豫剧电视《泪洒相思地》播出后,这部戏就以其凄美的故事、精致的唱白、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轰动了戏剧界,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之后,这部戏就成了长唱不衰的豫剧代表剧目,必将继续感动并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这部戏的成功绝非偶然,个中缘由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成功地塑造了王怜娟这个敢爱敢恨、受尽苦痛折磨后悲愤离世的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王怜娟是明朝天顺年间无锡县令之女,在继母的寿诞上因看不惯油嘴滑舌前来拜寿并提亲的刘知府公子和见钱眼开的继母,愤然离席,趁着月光外出,在月下抚琴,引来了在邻近读书的嘉兴知府公子张青云。二人相互倾慕,一见钟情,遂私定终身,做成了夫妻。不久张母以病重为由骗回儿子,与高官蒋大人之女蒋素琴成婚。张青云刚开始不愿意,但仔细一比较:王怜娟的父亲是“七品小知县”,蒋素琴的父亲是“一品伴当今”,为了自己的仕途,加上见蒋素琴的姿色丝毫不逊于王怜娟,便将已经身怀六甲的王怜娟抛到了脑后。临别前,王怜娟就担心张青云这一去会生变,不幸真如她所担心的那样:“明来雨,晚来风,春未残,花已空”。她那春花般美好的梦儿被负心汉打碎了。她的身子越来越显,终被家人发现,在继母的挑唆下,父亲逼迫她跳入湖里自尽以遮丑。好在命不该绝,被一渔婆搭救,遂认作干娘,同去苏州寻夫,希望让心爱的人儿来抚慰她心灵所遭受的痛伤。被王家赶出的丫鬟小玲在苏州寻见小姐后,遂带着她的书信去找张青云,却不知此时的他早已成为当朝一品大员的乘龙快婿。见她来,张青云大惊失色,恶人先告状,倒把王怜娟说成是不守妇道的贱人,当面将书信撕碎。见他变心了,义愤填膺的小玲把他痛骂了一顿,还扬言要去告他。丧心病狂的张青云趁夜派人在半路上割下了小玲的舌头,并将她为小姐抓的药掉包,换成了毒药。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张青云的书童张福看见,他忙告知了少夫人蒋素琴。早就对整日沉迷酒色不务正业的丈夫绝望的蒋素琴得知后,也是咬牙切齿,来了个大义灭亲,将此事禀告给了正在苏州巡察的父亲蒋大人。蒋大人见女婿竟是个衣冠禽兽,愤恨不已,遂将女婿逮捕,押到了王怜娟面前。见此,王怜娟一时不知是喜是悲,竟一头撞死在负心汉面前。

王怜娟从小丧母,继母又在父亲面前挑唆离间,所以她基本上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自幼熟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贤孝美名传四邻”。父亲一直欲把她配给刘知府的公子,但是她对玩世不恭的浮浪子弟极为反感,一心只想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所以,当她见到熟通音律且英俊潇洒的张青云时,遂芳心暗许。当短暂的甜蜜结束后,她痴痴地期盼张郎遣媒提亲,甚至被父亲逼迫投湖时还坚信张郎“绝非是那纨绔子弟轻薄人”。她的爱是真挚的,是纯洁的,也是深切的。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张郎身上,认为他们是“两心相印情比日月长”。为着他们的爱,她不顾一切去寻夫,无论受再多的苦,再多的累,再多的艰辛,只要能与心爱的人相见,从此后再也不分离,过上幸福的日子,都是值得的。可当小玲把已被张郎摔碎的她送给他的乐器残骸给她看,她看见满口鲜血已经不能说话正大声痛哭的小玲时,晴天霹雳震醒了她,一切都明白了。当支撑她生存意志的最后一棵生命稻草枯折后,她的心彻底碎了,死了,从泪水中看透了负心汉的绝情,后悔自己当初的有眼无珠,错把负心汉当成了有情郎。她一口气唱出了二九一十八个“我为他”,将自己的痴心、真心、爱心、伤心和悔恨、愤怒,以及负心汉的无情无义、薄情寡义、恩将仇报和盘托出,唱的酣畅淋漓,凄婉哀凉,真个感天地泣鬼神,令人听着不觉间已经泪湿双眼,唏嘘不已。正因为爱的深切,所以这爱一旦转化为恨,也便格外强烈,格外浓稠,格外彻底。当见到负心汉押跪在自己面前时,她的心里汹涌翻腾,一时说不出话来。也许她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欲置自己曾发誓终身相爱且怀有自己骨肉的弱女子为死地的败类,还有何话可说?甚至于骂他都脏自己的口,浪费自己的舌,白费自己的力。看到犯下罪恶仍不愧疚,只知道贪生求饶的张青云,我相信她此时对自己的恨会比对他的恨还要多。恨自己以前怎么会这般有眼无珠,把自己的终身幸福寄希望于这样一个既无情义,又无担当的怯懦无耻之辈。恨自己当初咋就轻信了他的花言巧语,怀上了他的孩子,还受尽了千辛万苦兴冲冲地前来寻他,自以为终于可以跳出苦海苦尽甘来了,却又一跤栽进了火坑。

王怜娟的爱与恨虽纠结在一起,但也不是无法分清。正因为负心汉的绝情使她恨到了极点,所以她更加珍惜人世间的真情。她临终前托付蒋素琴的四桩事足可见她对人间真情的眷恋与珍视。第一桩是把刚出生的她与张青云的孩子托付给蒋素琴,求她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亲骨肉养大。待孩子长大后把真情告知,自己虽然对不起孩子,可还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到她的坟前烧上一张纸,添上一锨土,再哭一哭他的短命娘。第二桩是将她的干娘多照看,赠她盘缠回故乡。渔婆虽是她的干娘,却是她的救命恩人,还伴她历尽艰辛来苏州寻夫,真个比亲娘还亲。第三桩是代她照顾小玲。她与小玲名为主仆,实比姐妹还亲,小玲因为她被王家赶出,又被人割掉了舌头,有口难张,为她牺牲了太多。第四桩是待她死后买一副棺材将她入土为安。这里面有难以割舍的浓浓亲情,脉脉温情,拳拳真情,更有对恩人蒋素琴的万分感激之情。每每看到这,听到这,想到这,我的心都会为之颤动,为之打动,为之感动。

王怜娟,一个有情有义、心地善良而又多才多艺、敢爱敢恨的宦门之女,为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一切代价,受尽了苦痛煎熬而矢志不渝。但当现实生活的残酷撕碎了憧憬的美好时,她伤心欲绝,但没有认命,也没有退却,而是用一死来反击负心汉的寡廉鲜耻、贪生怕死,来控诉那个滋生出这种人渣败类的黑暗社会。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富有人情味,她伟大但又平凡,不是高高在上的伟大,而似乎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一样。她可以与我们交流,与我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这里顺便说一下,这部戏搬上舞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而搬上银屏是在1997年。这部戏的故事源于明朝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之一《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戏剧在原有的拟话本小说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较大程度上的艺术加工,有多处改动。最明显的是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原著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叫周廷章、王娇鸾,到了戏剧中改成了张青云、王怜娟。情节上也有改动,例如小说中是两人有意后,男的主动到王家提亲遭拒绝后,两人才私底下暗度陈仓的;而戏剧中根本没有男主人公上门提亲之事,二人的相亲相爱全在地下,除了二人外,只有他们的一个丫鬟、一个书童知道。再如,结局也不尽相同,小说中是王娇鸾在家久盼周廷章不至,便派人送信给他,得知周廷章负心再娶后,悲愤之下写下诗词,装入往吴江去的公文封里后自缢而死。吴江县大尹见诗词后大怒,十分同情王娇鸾的悲惨遭遇,派人去查明,之后将负心汉乱棍打死。而戏剧中的结局是张青云的妻子蒋素琴同情王怜娟的悲惨遭遇,向自己的父亲告密,致使张青云被自己的岳父逮捕后押到王怜娟面前,王怜娟悲愤撞死。当然,不同之处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我个人感觉到改编后的戏剧,比起原著小说来情节更加紧凑、更加曲折动人,故事更加富于生活气息,更加感人肺腑,更加有人情味。人物语言中也少了许多书卷气太浓的词句,变的更加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圆润丰满,就连一些配角也刻画得栩栩如生,非常传神,真实可信。戏剧的结尾部分比起小说来,加大了矛盾冲突的张力,更能突出主题,使故事的悲剧力量更加浓烈,更加彻底,更加豪彻,增添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总之,改编成戏剧后,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比原著小说大大提高了。戏剧中有几处精彩的唱段,如:“千悔万错儿招认”、“当初他甜言蜜语将我骗”、“承蒙小姐你的恩德广”等,被人们广为传唱,奉为经典,已然成了本戏曲的代言之声。另外,除了豫剧外,全国各地的地方戏种中,有不少的戏种中也有此剧目,可见本戏剧影响力之大。

总之,这是一部十分优秀的豫剧电视剧,在我国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了我们的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艺术经典和精神盛宴。无论时光长河如何无情地滔滔不休,青年演员李金枝那清朗圆润的唱腔,那如泣如诉的嗓音,那撕心裂肺的悲声,那几近完美的表演,都将永远铭刻进我们的记忆深底,萦绕在我们的耳畔,拨动着我们那一根根善良的神经,牵动着我们那一颗颗被正义感和真情充盈的爱心,使我们为之扼腕嗟叹,为之感动流泪,为之唏嘘连连。

来源:掌阅蔡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