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醉翁亭记中词类活用的句子有哪些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20 19:27:30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两篇名篇,很有容量和分量,也十分重要,几乎在历年中考中均有考查和涉及。这两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较高,重难点多:除熟练背诵、积累重点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差别、词类活用等)、熟练翻译、掌握内容外,对主题思想情感的理解是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主题思想的异同方面作浅析。

醉翁亭记中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醉翁亭记中词类活用的句子有哪些(1)

一、两位作者的境遇相同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六月,同样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将成,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虽然贬谪放逐,身处江湖,却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此而成。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却不计个人得失,实行“宽简而不扰”的政风,取得了显著政绩,使滁州百姓安居乐业。《醉翁亭记》正是作者在遭贬谪时的真情流露。

二、心路历程和思想境界相同

遭遇相同的处境,均被排挤贬谪,试问,两人心中怎能不忧郁、不愤慨?如作者在《岳阳楼记》中的真实流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但很快,他们就从个人的小我天地中走了出来,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如《岳阳楼记》中:“予常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从中体现出他们一心为国家、为天下黎民百姓谋利益、谋幸福的情怀。

三、借景抒怀的叙写方式相同

《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浩浩荡荡、气势宏大的湖面景象和对岳阳楼阴天“满目萧然”和晴天“春和景明”的景象变化的描写来表现主题;而《醉翁亭记》通过滁州琅琊山朝暮和四时气象美景的变化描绘来表现主题,叙写方式相同。

四、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本质上相同

《岳阳楼记》要表达的是“先忧后乐”的情怀和思想。先写迁客*人“阴悲晴喜”,其心情随环境、外物和自己的处境遭遇而变化。遭贬忧愁悲愤,升迁“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计较个人得失,走不出“小我”天地。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身遭贬或经历磨难打击,却始终不计个人得失,放下“小我”,走出个人或喜或悲的境地,一心为国为民着想。从“迁客*人”和“古仁人”的对比中,突出古仁人心胸的宽广、境界的高远,胸中始终装着黎民百姓和家国天下的情怀。作者正是要通过记文,与好友共勉:向古仁人学习,要尽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国家和百姓计,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真正做到忧国忧民、先忧后乐。

《醉翁亭记》要表达的则是“与民同乐”的情怀和思想。贬官并没有让欧阳修就此沉沦而一蹶不振,他却能忘却自己的得失,到任滁州,就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生活,不到两年,就能将滁州治理得社会和谐,百姓和乐。这一方面突出欧阳修的治国大才,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黎民百姓、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的表现。看着自己治理下的滁州社会和谐安宁、百姓生活幸福,作者怎能不由衷地高兴呢?再者,作者能突破古代官和民之间等级森严的界限,与百姓同食、同饮、同乐,更体现出他是真正“亲民”、心系百姓的好官。

滁州琅琊山的美景,醉翁亭的美名,太守和挚友用醴泉的水自酿的美酒,用山中野菜做成的“太守宴”美食,太守和滁州百姓同食同饮同乐,滁州百姓游山玩水、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场景……这一切早已让作者心醉!这在《醉翁亭记》中有很好的证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等,都是欧阳修忘却自我、心系百姓的真实流露。而最终突出的主题只有一个:忘却个人得失,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五、内容和主题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主题表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重在表达“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情怀,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侧重表达“与民同乐”的情怀,侧重点虽不同,实则都是“爱国爱民”的统一。

总之,《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千古名篇,十分重要,对每一个学习这两篇名篇的人而言,能熟练背诵、深入理解内容及主题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