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所有曾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妖精的小孩》
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妖精的小孩》故事的情节非常奇幻,讲述了11岁的主人公萨斯琪是个“掉包的孩子”,是妖精与人类的混血儿,国王知晓了她的真实身份后,消除了她的记忆,并以“狸猫换太子”的方式来到了人类世界。
有时她就像个天才,从未见过风笛却抓起来就会吹;有时她让人不安,一双眼睛的颜色变幻不定,高兴的时候是烟灰色的,恶作剧时就变成了丁香紫。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全村的人都欺负她。
她非常单纯,不知道怎么恨别人,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记起了一些久远的记忆,一些小矮人一样的精灵开始在她的周围出现,她还能看到一些别人都看不到的符文。记忆的阀门渐渐打开,人生中最重要的考验提前开始了……
11岁的萨斯琪如同我们身边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今天我就从看完故事后的感想出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孩子在成长的巨大转折期,怎样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发现身体的变化和内心的彷徨,在害怕与成长互相撞击下,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 父母的接纳和滋养,时时刻刻能让孩子在困境中生出勇气和行动力,唯有爱才能冲破重重障碍。
- 在爱的包裹下,孩子才能有力量披荆斩棘向前走,活出了他本该有的样子,拥有自我如同与天使同行。
故事的主人公萨斯琪,随着她的长大,因为与众不同的地方太多而被当成是村里的异类,大人们非议她,孩子们欺负她。的确,人类的世界哪里有这样的小孩:能瞬间飞到树上;眼睛会因心情而变色;她从没见过风笛,但她一摸就就会吹;她能看到人类看不到的文字,并且认识这些文字;她从不知道害怕,对荒原万般迷恋……她就像白兔子里面的黑兔子,容易成为了攻击的目标。
11岁的年龄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正在失去童年,童年期迷人的天真一去不返;他们正在走向成年,开始批判性思考和判断,他们内在希求从生命中找到意义,渴望建立人际关系,想要改变世界。”
①“我”是谁?也许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孩子身体的变化让他们感觉好奇和不适,但又不能去改变,只能接受那些变化在不断发生。
我是谁?但是,对一个半人半妖来说,这个问题未免太直白,也太残酷了,书中的萨斯琪却选择勇敢地去面对。在被别人看低时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这让我想起了丑小鸭的故事。丑小鸭从出生起,就被动物歧视,不在乎别人的嘲笑,最终成为令人赞叹的白天鹅。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却很难像萨斯琪和丑小鸭一样做到这一点。
我以前有个同学,开始成绩比较好,有一次考试考砸了,老师指出他的不足,他却认为老师是在排挤他,贬低他,便开始自暴自弃。每天到校除了睡觉还是睡觉,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他,他却当耳边风,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辍学了。不仅是孩子,成人这样自暴自弃的例子,举不胜举。
而萨斯琪和丑小鸭被周围的人驱逐、嫌弃,却仍然能够热爱自己,接受自己,那是自信和勇气的力量。
②这个阶段的他们太孤独,太矛盾,矛盾到分不清理想与现实孤独是他们的主调,他们往往会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没人能理解我,有人也曾如我这般孤独吗?”
面对自我与外在这个二元世界。因为情感依然隐藏在儿童想象世界的保护层后面。但是,现在这个保护层被撕开了。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对照。一方面他发现什么事都很“无趣”,也很“愚蠢乏味”,而另一方面他却热切的期望着新体验,比如去一些别人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他对生命的态度是矛盾的。
所以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觉得特别难管,特别难以沟通,特别难以理解。
理查德.瓦格纳在《帕西法尔》里写了一段歌剧,歌剧情节令人回想起戏剧化的青春时光。当帕西法尔带着孩提时代的无辜和清白进入青春期后,作为“纯洁的傻瓜”的他被驱逐出格里古堡,于是他来到了克林西尔的魔法花园,当帕西法尔破解了克林西尔的魔法咒语,克林西尔就拿起长矛向帕西法尔投掷过去,帕西法尔用手抓住了长矛。这时一声炸雷响起,天空突然黑暗下来,整个魔法世界崩溃了,突然之间,帕西法尔孤独地站在灰暗的光线下,周围是悲惨的乱石世界。在这灰暗的孤独中,他必须找到自己,并重新发现返回格里古堡的道路。
轻松而多彩的孩提时代,花儿一般的世界被剥离开了,少年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赤裸而灰暗的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少年所经历的这一刻,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要经历的一次体验。
③“我”要到哪里去?“我”的方向在哪里?目标在哪里?萨斯琪她那悠扬的笛声就是自我发现的最强音。她始终怀抱善良的心灵,勇敢地、坚持不懈地磨练自己。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你的心灵是一面镜子,你认为你是谁,勇敢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活出自己心中的模样。
02、父母的接纳和滋养,时时刻刻能让孩子在困境中生出勇气和行动力,唯有爱才能冲破重重障碍。①父母带孩子的种种迷惑与艰难,我们每个人是否都是萨斯琪?从生命最初的荒原来,无所顾忌的索取。萨斯琪在婴儿期非常难带,每天哭闹不停,后来母亲发现给她吃蜂蜜能安静下来就如获至宝。随着她的长大,挑战也越来越多,整个村子里的人们对她的非议也越来越多。
曾看过一个访谈节目:里面一个做科研的爸爸,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从妻子哪里接了大概10ml的奶,封存下来,准备等儿子结婚时,送给儿子的礼物,等到十几年的某一天,这位爸爸,惊奇的发现,奶白的乳汁竟然变成鲜红的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的,孩子喝的母乳就是母亲的气血,果不然,眼见为证。
养育之恩大于天,没有一夜之间长大的东西,更何况孩子,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只有当了父母才知道。
哪有什么都会的父母,都是在摸索中滚爬前行,就因为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珍惜!
②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来源,父母的道德和品行也是这个孩子一生道德和品行的根基。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当萨斯琪躲在茅草屋顶上被众人威胁时,她的养父泪流满面,他走到屋檐下,向她伸出了双臂:下来吧,小家伙,慢慢滑下来,我接住你!
那一刻,萨斯琪领悟到了一种陌生的情感:“这就是爱吗?也许带着同情,但却抚平了所有的疼痛和怨恨。”
养父母的爱改变了萨斯琪,让她找到了自我、学会了去爱。
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父母用一颗平等、尊重、欣赏与接纳的心和孩子沟通,“”爱和宽容“”是父母的两只眼睛,能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用心陪伴,而不是用力陪着”。家长越吼,孩子越差劲;家长越柔,孩子越优秀。家长好脾气,孩子好运气。
一个孩子被父母爱,其实本质上便是被世界爱(任由萨斯琪身边的村民如何伤害她,其实都伤不了她)。
03、在爱的包裹下,孩子才能有力量披荆斩棘向前走,活出了他本该有的样子,拥有自我如同与天使同行。《黄金罗盘》是一部美国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世界曾经一片自由与祥和,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灵,如同自己内在的那个自我,或者说自己的灵魂。他们合而为一,并快乐相伴。这让人心中的美自然而自由的洋溢出来。
但是有一天,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对世界的高度统治。他们决定扼*孩子的自由意志。他们偷来大量的孩子,并将之关在寒冷的北方,准备给这些孩子做内切割手术。方法是将每个孩子与他的精灵放在一个通电的笼子里。用高压电网从中间将它们切分开来,随后精灵就会消失。留下的躯体便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影片的小主人公有一个回忆的镜头,小女孩与父母放松开怀的大笑和打闹让我印象深刻。她是个手持黄金罗盘,勇敢而坚强的女孩。她在受到诱骗和危险时没有妥协。而是坚定地与自己的精灵一起,在吉卜赛人和女巫的帮助下。终于营救出了自己的伙伴与其他孩子。整个影片惊心动魄。每当看到那内切割手术的时候。我的心不由一紧,同时也为主人公勇气与意志感动。
一个真正拥有自己的人,才能够真正帮助别人,乃至世界。如果我们失去了内在的自我。就如同我们失去了太阳,进入了黑暗。
书中的养母在照顾萨斯琪吃饭的瞬间,养母的爱抚让她明白了养母安瓦拉真正的需要。于是,尽管很危险,她决定一试:潜回妖精的世界,把养父母真正的孩子带回来,以此回报他们对自己的爱。
就在那一夜,一直都勇敢的萨斯琪,变得更加无所不惧,我想,是因为,她已经学会了爱。
04、结尾故事的最后,萨斯琪在荒原认识了牧羊男孩塔姆。塔姆成了她在人类世界唯一的朋友,其实也是她永远的朋友。最终,萨斯琪和塔姆一起救回了养母的孩子。最后的告别令我百感交集。 她去了哪里?她决定与塔姆去远方的国王镇。
故事告诉我们,有一条普世的准则,就是“爱是唯一的真理”,要学会去接纳,这并不容易,在这个奇幻的有魔法的故事里,最终解决问题依然是爱、勇气和行动,不是妖精世界的魔法,相信这是比魔法还灵验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