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县)人。唐朝诗人。他 46 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之类的小官,穷愁潦倒一生。他长于五言古诗,语言力求奇僻,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的说法。
[注释]
游子:离家远行,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同歌曲差不多。
寸草:原指小草的心芽。这里用来象征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春季有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称三春。原意是指春天的阳光,这里是用以象征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译文]
慈母手里拿着针线,在为快要出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她缝得紧紧实实,深怕儿子一时回不来,没人帮他缝补。慈母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谁说小草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给它的恩情呢?
〔简析〕
全诗共六句三一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 尊敬。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 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这伟大的母爱?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游子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