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可能产生焦虑,甚至于知识本身也不可能存在主体意识。知识只是被纳入到某个范畴的理论,有时甚至谈不上实践。”
01善恶树神话
在西方神话中,有一处美轮美奂的伊甸园。这座伊甸园里面,长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果树。神对亚当和夏娃说,这园子里的其他果子你们随意吃。但是,唯独那一棵善恶树,千万不要碰。蛇引诱了他们。亚当和夏娃吃下了善恶果,一下子清明了。他们看到自己赤身裸体,第一次感到羞愧。神于是大发雷霆,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
图片来源网络:西幻中的伊甸园风光
这个故事极其精彩,其背后不仅仅是神秘学,更是西方人对于知识的一种看法。如果我们只是看到第一层的文字内容,去反反复复念叨“罪”“神罚”,那么我们将陷入一种自欺欺人式的自我救赎中。而如果我们能够暂时地脱离这个神话所预设的大背景,我们将看到来自第二阶的文字,意义领域的恩赐。
不要轻而易举地去否定某种在世界上存活许久的文化,即使你无法接纳它,但是,其本身必然已经深深注册在了符号学秩序架构中。文化一旦存续时间超越了实在的时间局限,那么思想就会在其中慢慢地生出,从而不断推动文化进步或异化。如果我们连故事都不听,就否定其存在,拒斥其内容,我们所能得到的同样只是一种斗士般的,自以为是的膨胀感。这种膨胀感,来源于我们自认为在叛逆中坚守了真理。
这段故事,在层层抽丝剥茧之后,其神秘学面纱被扯下,其宗教外衣被撕烂,露出的西方思想圣贤对知识的思考。当我们彻彻底底地,对其进行反思时,我们将得到一个惊人的结论:这竟然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对待知识(或者说某种智性伦理)的普遍态度。
02解构善恶树神话
故事中的主角,亚当和夏娃,其只是两个主体的指称。亚当可以理解为是男性主体,夏娃可以理解为是女性主体。这两个主体合二为一,便是古早的人类主体意识。在没有知识之前,主体浑浑噩噩,不知忧愁,整日无忧无虑。主体一直服从于某种高级的,毋庸置疑的秩序。也就是亚当和夏娃从不会去质疑神。故事中最蹊跷的地方就在于,善恶树并不是死亡之果,所以其禁令并不成立。秩序一直在运转,而主体身在其中却难以觉察,或者说不曾想过觉察。这就是我们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在知识面前的姿态。
所谓的实在论,便是因循守旧地坚信前人理论,全盘接收,不曾动摇。而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在论者,将实在的存在全部奉为圭臬,全部敬若神明。学习什么,就信什么。对权威,大咖,学术共同体五体投地。一旦有谁发出怀疑的声音,将立刻遭到猛烈的抨击。古代先贤所写下的这个暗喻故事,将资本的丑恶嘴脸和被剥削者的无知写得入木三分。
接下来,是蛇。东方神话对蛇是一种神秘的崇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白蛇传》,《女娲和伏羲是半人半蛇》,《汉高祖斩白蛇》,《蛇九蜕皮化龙》,《埃及蛇神艾德乔》等等。西方神话中对蛇则是无情地鞭挞,咒骂。蛇在西方神话中,要么是引诱人犯罪的魔鬼化身,要么就是九头的毒兽,要么就是毫无感情忘恩负义的小人。在这个故事中,蛇同样充当了一个卑劣者的角色。
图片来源网络:神话人物:女娲
我们应当看到,主体在未曾得到知识之前,生存在一个自我蒙蔽式的世界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知是快乐的”。且在没有得到知识之前,主体之间不分男女,不存在平等与否。一种原始的,丑陋的,卑劣的感受催发着主体去触碰不可触碰的禁忌。这种就是蛇所代表的,一种介于知与未知之间的复杂的情愫。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好奇心。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在蛇引诱的过程中,亚当和夏娃必然是在饱受折磨的。这种折磨感,就是一种知识焦虑。
03知识焦虑
这种焦虑,是得到和不能得到,突破禁忌和墨守成规,拥有和失去之间种种冲突碰撞而来的。同时也是主体意识到自身匮乏的一种恐惧。在没有反思,没有质疑之前,主体并不会觉察自身是不完整的,残缺的,需要补足的。而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却又未能补全自身,那么这种匮乏的空洞将会不断地使得主体陷入激烈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究其本质,是存在与虚无的对抗。
蛇并没有直接给亚当夏娃叼来善恶果。是夏娃自己去摘下的。因为蛇所代表的背后的意义,是一种无能的,无法实存的力量。它仅仅是一个幻想性质的,一个没有实体的存在。它本来就只是秩序中的一个突变。伊甸园中所有物种,独独只有蛇敢于质疑神。也仅仅止步于质疑。意识到自身的匮乏,无法补全自身。唯有主体自己去寻找,去获得,才能补全自身的空洞。
图片来源网络:亚当夏娃吃禁果
在这个充满了权威和禁忌的神秘场景中,我们于是得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权威规定了一系列的事物,却无法规避掉对自身不利的事物。这个权威看似无所不能,但却对如何让自己永远处于权威这件事上表现无能。若神真的无所不能,他大可以造出听话的蛇,砍掉善恶之树,将人永远囚禁在伊甸园。然而他做不到。这意味着,世上所有的权威,本质上都是一种幻想。然后,有某事的出现,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对权威发起了挑战。这个事物,我们可以粗暴地理解为好奇心,虽然不太准确。然后,主体在这种针锋相对的冲突中,感觉到了多种多样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是对权威的缺口的惊鸿一瞥。对权威的质疑,对特殊时刻的难以否定,导致了主体不得不以身试“险”。然而,事实证明,这种“险”为主体带来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这种认识和体验就是知识,这种徘徊于权威与特殊时刻之间的矛盾感就是知识焦虑。主体觉醒的人,总会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必将不满足于现有的理论框架。这样的行为也必将遭到权威的惩戒和绞*。而这也是知识焦虑。表面看只是一个神话,实际上,却是西方智者用神秘学的文字符号讲述了残酷而冰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