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什么时候有的,2319年史上最晚春节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30 03:40:27

据媒体报道,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每年过节前,出门在外的中国人倦鸟归巢式的往家赶,形成震惊世人的返乡潮。那么,春节这个节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至今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春节什么时候有的,2319年史上最晚春节(1)

元日新年图局部 明·李士达

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延续了1920年

先秦时,一年的第一天,即夏历正月初一俗称“元日”,后来也被称为元旦。《尚书·舜典》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这里的“月正元日”就是正月初一。

在古代,因历法不同,“元日”的日期并不固定,若按夏历统一换算的话,夏代的“元日”定在夏历正月初一,商代的“元日”是夏历十二月初一,周代的“元日”则是夏历十一月初一。

因为“元日”是一年、一月、一日之始,所以古人很重视。周俗,元日这一天,宫廷有祭祀、宴饮之仪,民间也有喝春酒之俗。《诗经》里说:朋酒斯飨,曰*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大家一起在元日前后聚会喝酒的场景。但此时,“元日”还没有明确形成一个节日。

秦代用颛顼历,以夏历十月为岁首。汉初也承袭秦制,直到汉武帝元封七年(前104),用太初历,恢复夏制,仍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到现在,夏历正月初一都为元日,至今未变。而元日节俗也在此时形成并固定下来。

到了1911年10月,武汉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集会南京。孙中山自海外归来,提出“改正朔”的问题。对这次晤谈,马君武后来有回忆:

先生(孙中山)又谓:本月(农历十一月)十三日为阳历一月一日,如诸君举我为大总统,我打算在就职那天,同时宣布中国改用阳历,是日为中华民国元旦,诸君以为如何?

孙中山的提议遭到了不小的阻力,支持者少。最后还是马君武做了工作,强调“中山先生于此事持之甚坚,甚望同人勉予赞同,始获通过”。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采用阳历,并将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为了区别,时人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民国之新年”,夏历正月初一则称为“国民之新年”。

到了1914年,鉴于国民心理上习惯使用夏历,北洋政府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里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由此,夏历正月初一被易名为“春节”。再过一个多月,以“春节”命名正月初一,恰好110年整。

有哪些节日习俗被遗弃了

在汉代,元日(元旦)这一天,虽然没有火药制作的爆竹,但人们也会在堂阶前用火烤竹节使其发出噼噼啪啪的巨大声响,谓之爆竹。

元日朝会也形成于汉代。东汉都城的元旦,文武百官在天亮前就得入宫给皇帝贺年,皇帝也兴致勃勃到德阳殿接受朝贺。东汉初年,群臣朝贺离开时,皇帝还要给群臣送一块玉璧。后来,朝贺礼仪越来越隆重,皇帝不光要赏赐东西,还要赏赐酒食,还要让人表演节目。那时代的幻术还是很吸引人的。

知道大家都关心饮食。汉代的人都饮用什么呢?有桃汤,就是用桃煮的酒。在国人心目中,桃可以驱鬼辟邪。现在农村的小媳妇,抱着孩子回娘家,手里也还是会拿着一根桃枝。汉代人起初是用鞭子蘸取桃汤洒在墙壁之上,以驱鬼辟邪。后来桃汤成了饮料,人人都在元日这一天饮用。此外,还有柏酒,柏树长青,取其长寿之意;椒酒,椒是一种香草,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也是寓意吉祥。

汉代人在元旦这一天还禁*鸡雀。这大概是因为刘邦曾被项羽所追,避于荥阳一口井里,恰好两只斑鸠落在井上,项羽笃定“井有人,鸠不集”,就没再细察。所以汉代的皇帝为了报恩,在元日禁止*斑鸠等鸟雀。

我们现在有拜年的习俗。这个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了文字记录。“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那么,在饮食上,元日这一天,人们又多了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却鬼丸等吃的东西,主要也是为了驱邪。此外,还有这一天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等等,也都是为了辟瘟消疫。

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那时候的人在元日要生吞一个鸡蛋,“谓之炼形”。天地初开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存其间,后破混沌而天地开。生吞鸡子,大概也是希望人们如盘古一样,开辟人生新天地吧。

但是到梁时,佛教盛行,吃鸡蛋的习俗便没了。

隋唐时期,民间元日在门书“渐耳”字样以驱鬼辟邪的习俗。“渐耳”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源于一场误会。段成式《酉阳杂俎》:

武周时有道士斐渐,能洞视鬼物。驱鬼制鬼,道士李君写信将其推荐给当时的大官博陵崔公,信中有“当今捉鬼,无如渐耳”,传到社会,不知原委,只知“渐耳”最能制鬼,便在门上书“渐耳”两字,以驱群鬼邪。人们效之,遂至成俗。

唐时,有的地方还会爬树取鹊巢,烧了之后扔于茅厕,据说这么做可避兵灾,现在也说不清这是什么原理了。总之,元旦这一天,古代人会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有的习俗保留至今,有的习俗兴于一时,渐渐消失,只保留在文献之中。

参考资料: 汉族风俗史 徐杰舜 编 学林出版社2004.12

校对 李海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