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每年什么时候开始,圣诞节简介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30 04:17:53

圣诞节每年什么时候开始,圣诞节简介(1)

《圣经》中从未有过关于为基督诞生,即我们所说的圣诞节而举行任何庆祝活动的记载。根据历史记载,基督诞生后的第一个世纪里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庆祝活动。在基督纪元(公元)的前3个世纪,基督教会内部强烈反对庆祝生日这一异教习俗,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异教徒才会为他们的神、皇帝和国王庆祝生日。公元245年,希腊教会神父奥利金表示反对任何为基督设立生日的做法,在他看来,这让基督看起来像是世俗的法老。现代历史学家认定,耶稣的出生时间在公元前8年到公元前4年之间(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公元1世纪)。但举行庆祝的具体日期则是后人规定的,这一日期的确定受到了各种异教节日的影响。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是由宗教人士创立的,确定日期时距离耶稣诞生早已过去了几个世纪。因此,这些人并不知道耶稣诞生的确切时间,也无法从《圣经》中准确地获知。根据《路加福音》描述,耶稣诞生可能是在5月,因为“……牧羊的人在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牧羊人看守羊群是在羊群的产羔期,产羔期一定是在春季,而不是在致命的寒冬,冬天羊群都被关在围栏里,并不会由牧羊人照看。

有证据表明,过去的人们曾将不止一个日期定为基督的诞生日。4世纪初,人们对于该将哪一天定为圣诞日,甚至该不该确定圣诞日都无法达成共识。由于无法从福音书中确定基督的确切出生日期以及其他传统,早期的教会神父将1月6日定为庆祝基督诞生的日子,这一天同时还是基督教的主显节。尽管这一天与基督的诞生并无关系,教会仍在4世纪初将1月6日定为了耶稣的诞生日。

选择1月6日作为这个重要节日的日期似乎也受到了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传统影响,在古罗马时期,当地有座名为科瑞昂(Koreion)的巨大神殿。在耶稣时代,亚历山大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当地人每年都会为伊恩神(Aeon)的诞生举行庆祝活动。圣伊皮法纽(St. Epiphanius,约315—402)的著作中就有关于这一异教节日的描述,在他所处的年代,这一传统似乎仍然存在。他写道:“在亚历山大这座被称为科瑞昂的巨大神庙中,整夜的音乐和赞歌过后,他们手持灯烛下到一个地下墓穴中,抬起一个毫无遮盖,平放在床上的木像……他们抬着神像,绕最里面的大殿转七圈,用管乐、鼓声和赞美诗作伴奏……若被问到这一神秘仪式的含义,他们就会回答:‘此时今日,少女科莱(Kore),也就是圣母,生下了伊恩……’”这其中处女生子的情节与基督诞生存在着令人惊讶的联系。教会将基督诞生日定为1月6日的教令使许多亚历山大当地的异教徒皈依了基督教,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他们可以接受耶稣就是伊恩,科莱就是圣母的说法,同时还不必改变他们主要节日的日期。

“众所周知,在尝试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徒的过程中,基督教神职人员发现,要想使人们摆脱旧习俗,或者根除原始信仰是不可能的,为了应对这一状况,他们选择小心地将异教节日的主题转移到对基督的崇拜上来。”采用附加的方法,将基督教的内容附加到现有的异教节日上成了基督教会的普遍做法。因此,通过将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节日与基督及其门徒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相结合,异教信徒的成见得到减弱,新的皈依者也更容易接受。这样,基督教会抓住机会通过允许异教徒保留原来的节日来迎合他们,使人们渐渐远离了罗马和欧洲各地举行的各种异教仪式。

君士坦丁大帝胜利之后,基督教在公元324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然而,与罗马基督教化密切相关的是基督教的“罗马化”。尽管东正教教会一直将1月6日作为圣诞节庆祝日,但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一世(Julius Ⅰ)领导下的教会则在公元353年将基督诞生日从1月6日改到了12月25日。

由于另一种与基督教形成竞争的宗教长期以来占据着罗马人的心灵,罗马的早期教会被迫将12月25日的庆祝活动合法化。必须提到的是,直到公元300年,大多数罗马人仍然是非基督徒,在这一时期,无数宗教在罗马帝国的疆域上并驾齐驱,百花齐放。其中一个宗教叫作“无敌太阳神”(Deus Sol Invictus)。在君士坦丁大帝(306—337)统治时期,这一宗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信徒会在12月25日举行庆祝活动,纪念“无敌太阳神的诞生”(Dies Natali Invicti)。

另一种在公元2世纪和3世纪流行于罗马帝国的宗教叫作密特拉教(Mithraism)。这是一种来自波斯的神秘宗教,主要信仰密特拉神,12月25日不仅是密特拉神的出生日,也是他作为人类和光明之神的中间人,使他的信徒得到救赎的日子。

大约在同一时期,每年的12月17—23日罗马人还会庆祝冬至和农神节,以纪念农业之神萨图恩(Saturn)。农神节期间,人们的狂欢、庆祝和庆典成了大自然变化的标志,人们在这时不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常规约束。出于娱乐目的,阶级差别也被暂时废除,主人甚至可以受到奴隶的嘲弄,在平常,奴隶可是会因此受到惩罚的。大家会选出一位所谓的农神节国王,这位国王将带领他的臣民喝酒、跳舞和狂欢。节日结束后,“国王”会假装在萨图恩的祭坛上死去,秩序便得到恢复。农神节期间,古罗马人习惯暂停一切公共事务,并向朋友和亲人们赠送礼物。

在当时的12月25日,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也会为一个重要节日,即冬至举行庆祝活动,德鲁伊教徒将其称为耶诞节(Yuletide),而斯堪的纳维亚人则称其为“母亲之夜”。现代英语中的Yule(圣诞节)一词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中的geol,即冬至节,这是他们的历法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时,人们会向神明咨询未来事宜,制定新的协议,然后尽情娱乐狂欢。这一节日的许多特色活动,如焚烧圣诞木,用槲寄生和常青树做装饰等习俗都保留了下来。

通过将基督诞生的庆祝活动定在12月25日这一早已被各种不同节日占据的日子,基督教会没有铲除异教习俗,而是加以利用,为现有的异教传统赋予了新的意义。

许多人认为将圣诞节拼作Xmas是不敬的行为,是试图将Christmas中的基督(Christ)钉上十字架的表现。但事实上,Xmas的拼法来源于希腊语。“X”是希腊语中基督一词的首字母。Xmas一词在16世纪的欧洲十分流行,在今天也仍经常被人们使用,但它的起源早已不为人知。

禁止庆祝圣诞节?

想象一下,如果人们被禁止庆祝圣诞节,世界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然而在17世纪的英国,清教徒统治下的英格兰就曾短暂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清教徒是英国教会中一个极端的新教徒群体,他们认为英国的宗教改革在改革基督教会教义和结构上做得远远不够。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清除所有天主教影响来净化英国教会。英国教会同样也将受到净化,任何《圣经》中没有的仪式和做法都将被废除。对于清教徒来说,《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他们相信《圣经》可以指导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教徒不认同圣诞节、复活节以及其他节日和圣日,因为这些节日都是后人创造而不是《圣经》规定的,因此不能被视为圣日。圣诞节尤其不受清教徒的欢迎,它被看作罗马天主教信仰的残留,而且有异教的特征。《圣经》中并没有号召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庆祝基督的诞生。

17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的国家权力从查理一世(后来被处决)手中转移到了以清教徒为主的议会,即所谓的“长期议会”手中。长期议会立即禁止了所有与圣诞节有关的教堂仪式和庆典活动,并对所有的圣诞节庆祝活动表示了谴责。在圣诞节这天,议会照常举行会议,所有议员必须照常出席。所有的店铺和市场都必须在12月25日这天营业。士兵们甚至会闯入私人住宅,搜捕举行庆祝的人,没收一切节日食品。尽管有人上街抗议并制造*乱,圣诞节庆祝活动最终还是受到了镇压。清教徒对待星期日即主日则格外严格,为此特地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直到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冷酷的清教徒时代终结,圣诞节庆祝活动才得以恢复,为当地民众带回了欢乐和活力。

与此同时,清教徒移民也将他们的虔诚带到了美洲大陆。因此,1659—1856年间,马萨诸塞都不允许举行圣诞节庆祝活动。在1870年之前的波士顿,公立学校在圣诞节当天仍然会照常上课,没有到校的学生都会受到惩罚。但随着19世纪末爱尔兰人和德国人移民美国的浪潮,人们对圣诞节的热情重新高涨起来,这一古老的传统得以再次流行,并传遍了整个美国。

圣诞老人

身穿红衣服,胖乎乎、乐呵呵,大名鼎鼎的圣诞老人是美国圣诞节庆祝和商业活动的符号,他是一位历史、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从历史上看,圣诞老人的原型可能是一位仁慈的基督教圣徒,生活在公元4世纪的米拉3主教圣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

圣尼古拉斯以他所创造的许多奇迹和善举,尤其是对孩子们的关爱而闻名。与圣诞老人一样,他给人们送礼物的名声也广为流传。有一个关于他的传说提到,他会去拜访一些十分贫困的家庭,从他们屋顶的排烟孔中扔下几枚钱币。有一次,他扔下的金币没有掉进壁炉,而是掉进了壁炉旁挂着的长筒袜中。许多人认为这便是圣诞老人传说的起源,今天的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圣诞节的清晨从烟囱钻进房子,在孩子们留给他的长筒袜子里装满礼物。然而,关于北欧神话中的主神奥丁(Odin)也存在类似的故事,圣诞老人的传说很有可能也是基督教会为了改变人们对这一异教故事根深蒂固的观念而采取的一种基督教化措施。

人们对圣诞老人与基督教化之前北欧神话中的主神奥丁进行了许多比较。盎格鲁-撒克逊人称奥丁为沃丹(Wodan),在他们称为Yule的冬至节期间,奥丁骑着八条腿的骏马斯雷普尼尔(Sleipnir)指挥着一个狩猎队横跨天空,这被拿来与圣诞老人的驯鹿相比较。每年的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习惯将装满胡萝卜和稻草的靴子放在排烟口,作为给奥丁战马的饲料。为了表示谢意,奥丁会在靴子里放上礼物,回报孩子们的体贴。这是圣诞老人与奥丁之间另外一个相同之处。这一习俗在基督教传入后继续在北欧国家流传,但却被人们与圣尼古拉斯联系在一起,人们依然遵循着这一习俗,孩子们将长筒袜挂在烟囱旁边,盼望着第二天能够在里面收获满满的礼物。

善良的圣尼古拉斯的传说从米拉传到北欧国家,在荷兰,他被称为Sinterklaas,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人物。荷兰人将Sinterklaas的传说带到了新大陆,1870年左右,美国人将他的名字改成了今天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后来,这个著名人物与伊丽莎白时期的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融为一体,英国人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是一个乐呵呵的老头,他会为人们带来圣诞大餐。今天在英国和欧洲,人们仍然将圣诞老人称为Father Christmas,但他的形象与美国人的圣诞老人并无二致。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两个人物居住的地方也不相同,Father Christmas据说住在芬兰,而美国人口中的Santa Claus则居住在北极。

今天,圣诞老人的形象是一个圆圆胖胖的白胡子老头,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这一形象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创作,最终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公众视野。然而,这一新形象的流行主要应该归功于可口可乐1931年的宣传,在广告中,圣诞老人的新形象与可口可乐的红白标志形成了完美的搭配。这一广告让美国人相信,可乐可以解他们的“四季之渴”,同时也使圣诞老人成了当代商业文化的标志。

圣诞树

对于圣诞树的起源,人们的解释各不相同。在探寻装饰圣诞树的起源时,我们发现它和其他许多圣诞传统一样,明显受到了异教传统的影响。圣诞树是许多古老观念的缩影,也许是人类历史至今唯一尚存的一种树崇拜形式。知识之树、宇宙之树、五月之树、收获之树,以及世界各地将树视为神明化身的观念基本都已消失。

冬至前后装饰圣诞树或冬至树的传统可能要追溯到早期的印欧部落,他们用燃烧的火把装饰树木,作为火焰节庆典的一部分,希望能使太阳再次升起。人们将装饰物和供品挂在圣林中的树上,并将常青植物带回家中,象征冬天死寂中的一片生机。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诞节期间装饰圣诞树的传统被与亚当和夏娃的传说联系在一起。早期教会将12月24日定为纪念亚当和夏娃的节日,根据基督教传说,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时从知识之树上砍下了一枝树枝。在中世纪,《圣经》故事经常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被展现给不识字的民众。在有关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的剧中,冷杉树常常被用来代表“诱惑之树”——在北半球寒冷的12月里,这种选择合乎常理。这棵所谓的天堂之树上饰有苹果,象征禁果。渐渐地,人们开始在自己家里立起“天堂之树”,树下放置着亚当和夏娃的小塑像,以此庆祝他们的节日。除了这棵装饰精美的树,许多德国家庭还会搭建一种叫作Lichtstock的圣诞金字塔,这是一种开放的木制框架,上面摆有圣诞人物、蜡烛和常青植物,顶端树立着伯利恒之星。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天堂树”与这种圣诞金字塔逐渐合二为一,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圣诞树。

人们普遍认为,德国是圣诞树的起源地,早在16世纪初,德意志的教堂和市政厅就出现了圣诞树。17世纪,这一传统进入了一般家庭。根据路德宗神学家约翰•丹豪尔(Johann Dannhauer)的说法,人们开始用苹果、纸玫瑰、圣餐薄饼、糖果、金箔和洋娃娃装饰圣诞树。到了19世纪,这种德意志习俗已经在欧洲许多国家的贵族中流行起来,甚至传到了遥远的俄国宫廷。

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Gotha)在1841年将圣诞树从德意志引入了温莎城堡,使之成为英国的一项传统。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庭纷纷效仿王室,直到1850年,查尔斯•狄更斯仍然把圣诞树叫作“新的德意志玩具”。在美国,圣诞树最早可能是在18世纪初被人们使用,由德意志殖民者带来并引入宾夕法尼亚西部。

自19世纪以来,圣诞树传统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在整个大众习俗的传播史中,没有任何东西的传播速度可以与之相媲美。圣诞树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圣诞节的必备元素。现代的装饰物主要包括塑料小饰品、电灯泡、微型圣诞老人和天使等。由于商业化的影响,人们还会用塑料甚至光导纤维制成圣诞树,这种圣诞树可折叠,可反复利用,在世界各地的商店中均可买到。

槲寄生下接吻

北半球的冬至庆祝活动拥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为了吸引太阳回归,人们会仪式性地升起火焰;为了说服失去绿叶的树木重新发出新芽,人们则会用常青植物编成的花环装饰房屋。尤其是在北欧国家,人们会在寒冷的冬天将冬至装饰带进室内。在农神节期间(12月17—23日),罗马人也习惯使用常绿植物作为装饰。神殿和庙宇会被绿色植物,尤其是冬青装饰起来,象征农神萨图恩为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这一做法被基督徒用在圣诞节庆祝活动中,在现代依旧盛行,圣诞节期间,房屋、教堂、街道和商店都会被人们用冬青树、槲寄生以及其他常绿植物装饰起来。

过去,槲寄生被看作一种神圣的植物,古希腊人、欧洲北部的国家,特别是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的德鲁伊教徒会将槲寄生用于各种宗教仪式。尽管槲寄生作为一种寄生植物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的树上,但生长在橡树上的槲寄生格外受德鲁伊教徒的珍视。

槲寄生是一种常青植物,冬天,翠绿的槲寄生生长在其他树木光秃无叶的枝干上。古人因此认为,这种植物蕴含生命的魔力。因此,槲寄生开始象征永恒的生命和丰产能力,从那以后便与神圣的宗教仪式联系在一起。因此,人们在冬至节庆期间将槲寄生带到家中很可能是为了寻求庇佑,为家庭成员提供保护。

由于槲寄生与异教习俗之间的联系,基督教会将用槲寄生作装饰视为亵渎上帝的行为,禁止人们将槲寄生带入神圣场所。然而,传统植物不会轻易失去它们的仪式性功能,圣诞节期间,人们依然将槲寄生用作圣诞装饰物。根据欧洲许多地方的传统,人们会将槲寄生和冬青保留在家中一整年,也就是从一个圣诞节到第二年的圣诞节,定期用新枝条替换旧枝条,以此带来好运并避免伤害。

对于人们把在槲寄生下接吻与好运联系起来存在着不同的解释。首先,古罗马人视槲寄生为和平的象征,据说当敌人在槲寄生下相遇时,他们便会放下武器,宣布休战。而英国关于情人在槲寄生下接吻,或男性有权在槲寄生下亲吻任何女性的习俗则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撒克逊人传统。毫无疑问,这一习俗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槲寄生与生育能力和性能力密切相关。

对于槲寄生被视为“接吻植物”,最可靠的解释是与北欧神话中的神明巴尔德尔(Baldur)的死亡和重生有关。巴尔德尔出生时,他的母亲,女神弗丽嘉(Frigg)命令所有生物承诺永远不会伤害巴尔德尔。不幸的是,她遗漏了槲寄生,后来,邪神洛基(Loki)正是用槲寄生*死了巴尔德尔。他的死给世界带来了冬天,所有生物都陷入了悲痛。而对于在槲寄生下接吻,有一种说法是巴尔德尔复活之后,槲寄生被定为圣物,弗丽嘉命令它要将爱带到人间,而不是带来死亡,所有站在它枝下的人都必须接吻。但是还有另一种不同的解释,传说槲寄生因*死巴尔德尔而冒犯了北欧诸神,因此被诅咒每当有漂亮女孩在其枝叶下被亲吻时,它都必须在上面观看。难怪莎士比亚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中将其称为“恶毒的槲寄生”。暗指神话中与其相关的不幸、悲惨的故事。根据迷信,任何拒绝在槲寄生下接吻的女孩都会有终身不嫁的危险。

选自《魔法、节日、动植物 一些奇异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