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德胜最好听的评书,季德胜的评书大全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30 15:09:24

“仿真绣”是近代刺绣艺术大师沈寿(1874-1921)创立的艺术流派。仿真绣在艺术思想上以写实为宗旨,追求物体的自然形态,光影层次的立体效果,在技法上吸收日本刺绣技术,创造了旋针、散针两种新针法。仿真绣改变了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将刺绣艺术带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中国刺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季德胜最好听的评书,季德胜的评书大全(13)

沈寿作品《耶稣像》

1914年,沈寿应张謇邀请来通创办刺绣学校,任女工传习所所长,先后招收了15期学员,150余人。在南通期间,沈寿完成了旷世杰作——《耶稣像》,作品在1916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沈寿晚年把积累几十年的绣艺经验“审思详语”,由张謇分类记之,著成《雪宧绣谱》。该书对仿真绣艺术进行了理论阐述,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刺绣论著,近百年来出版了数十个版本,至今被奉为经典。

季德胜最好听的评书,季德胜的评书大全(14)

沈绣精品《宫廷牡丹》

1919年,欧阳予倩主持的伶工学社把现代话剧带入南通。其后,南通文艺青年组成新民剧社、小小剧社、青年剧艺社等团体,通过进步的戏剧活动,启迪民众。从这些社团里诞生了赵丹、顾而已、江村等一批著名戏剧家和表演艺术家,也使南通有了“话剧之乡”的美誉。赵丹(1915-1980),名凤翱,祖籍山东肥城,幼年随父定居南通。赵丹少年时就显示其艺术才华,中学时同顾而已、钱千里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现代话剧,后成为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主要负责人和主要演员。抗战后在上海参加中国电影制片公司。其从事电影、话剧活动50年,主演和导演38部电影、话剧,塑造了60多个艺术形象。

季德胜最好听的评书,季德胜的评书大全(15)

古琴大师——徐立孙

南通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南通琴人活动导致了广陵琴派的产生。近代南通徐立孙、邵大苏等继承山东诸城王燕卿琴艺,形成“梅庵琴派"。1917年,徐立孙、邵大苏等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从古琴家王燕卿学习古琴,1929年夏他们在南通创办琴社,以在南京高师学艺处“梅庵”命名,授徒传艺,其中有代表性的弟子如吴宗汉、刘景韶、邵元复、陈心园等。1931年他们编印出版了《梅庵琴谱》。梅庵派琴曲旋律清新活泼,节奏明快,风格独特。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举行,徐立孙演奏梅庵名曲《捣衣》大受好评,奠定了梅庵派在中国古琴界的地位。不少梅庵琴人远赴港台、东南亚甚至欧美,成为最早向海外传播中国古琴文化的使者。

季德胜最好听的评书,季德胜的评书大全(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