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到了后来,连他们的父亲——康熙都看出点端倪出来。康熙是把若曦当女儿看的,而他想要给若曦的归宿,一直是十四而不是老四。但若曦拒绝了,宁愿被贬到浣衣局受苦。
海冬青事件发生时,最冤枉气愤的,怕是十四吧。事情不是他做的,即便他确实有心,可所有人都不信他,甚至包括她,也被表面的局相所蒙蔽。难过极了的十四只说了一句,我看错了你,便转身离去。
即使气愤难言,可听闻她戴罪前往浣衣局为太监洗衣时,他仍是舍命求情。
三年的风打雨欺,他终于可以荣归故里,时间和经历,越发地让他风姿绰约。他是多少深闺少女的英雄。而他要求康熙帝给的最大的赏赐,只是她。
浣衣局一见,那个所有姑娘都渴望一见的大将军王,眼里只有若曦,“我就那么让你看不上眼,你宁可在这里给太监洗衣,也不肯跟我?”,这句话,虽然用最潇洒的态度说了,但是我能体会到十四的心酸与无奈。
其实当日他去浣衣局找若曦的时候,他的手中已经握有赐婚的圣旨,但他却不愿以此强迫若曦,而是顺从若曦自己的心愿。
六载浣衣局光阴,明里暗里的以财消灾,他为她细细打点,又有谁知道“若曦一人,养活浣衣局众人”这句笑谈的背后隐藏着他多少默默无言的心力?
不管多少年,他依然默默的守护在她身边。那伴她的数十载,他已成了最懂她的人。
后来四爷登基,他远在西北,回来已是江山易主,曾经战功赫赫的大将军王被安排去守皇陵。他心有不甘却又无力反抗。八爷党变着法的通过若曦打击四爷,只有十四,仍然护着若曦,转眼十载,他成为了那个最懂若曦的人。
眼看着若曦一日比一日憔悴痛苦,只有他,想方设法地让承欢带来一句:“只要愿意割舍,二七必如所愿”。短短十二字,却包含数十载深情。
最后,若曦和四爷分开,也是十四阿哥,陪伴着若曦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直到生命的尽头。
最后的大结局是十四曾跟若曦说过,若想离开紫禁城,可向他求助。若曦以为他是有让她出宫的圣旨,没想到十四手里的是他曾向康熙求的赐婚圣旨。这一句“我愿意”也成为她和四爷之间的诀别。
八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大结局哭得稀巴烂的场景。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若曦身在十四爷府,心中所思所想,却只有紫禁城内那一人而已。
而十四问她:“若曦,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
她却恍惚想着那个没来的人,幽幽地说到:“我会和孟婆多要几碗汤,把你们都忘了,忘的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