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套在唐代的背景下是行不通的,由于宗教文化的差异,唐家子人不可能捧着十字架勋章赞颂真理之父。因此,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化用,即将刺客的目标转移至安禄山手下的亲兵“曳落河”,这即符合了历史情况,又能为故事增色。
而且有一说一,这曳落河看起来,可比圣殿骑士能打多了……
再说安史之乱,作为大唐王朝命运的转折点,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惨烈的事件,故事的风格必然是悲剧的,但树人先生说得好:“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故而漫画开篇先描绘了真正的大唐盛景——熙熙攘攘的街道,歌舞升平的氛围,却又通过“钓鱼佬”李白之口,和“花车暗*”事件引出了这浮夸盛景下的危机。
在此不得不再一次佩服作者的画工和表现力,暗*与宫廷舞蹈相结合,拳拳到肉的打斗张力,安禄山的压迫感与杨国忠的阴险,唐玄宗的昏聩与乏力,刺客李萼的致命和帅气,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对比。
而且这种表现力并没有随着篇幅的推进而消退,反而随着节奏愈发升级。
如“长城烽火”、“李萼越狱”、“抱首而行”和“安禄山之死”,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堪称名画一般的景象,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去感受那种危机与压迫,荒诞和失落。
写好一个悲剧,是本事,但在一个既定的结局下写好悲剧,更要本事。
对唐史有所了解的人,必然会清楚漫画中高仙芝、封常清、颜杲卿、颜季明等人的结局,尽管漫画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刺客信条》系列恰好是向来比较尊重历史的。
所以在这个既定的结局下,想要表现出悲剧感和史诗感,是更加困难的。但这,也是作者许先哲笔法相当出彩的地方,即是冲击力。
高、封二人的死,就是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是边将与朝臣的冲突。
但这种冲突,在漫画中不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虚无缥缈的一道圣谕,而是真正将潼关困境、战争残酷,边军感情和朝中阴谋糅杂在一起的,最真切地悲壮。
你能看到高仙芝为了士兵迟迟关门,能看到封常清身死作谏,能看到那一声声震天动地的“枉”的无力和悲凉,却深明高仙芝拄刀而死的气节,封常清“顿首顿首”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