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作为抵抗满清的流亡作家身份出现的。
她一路地流亡,一路地书写,好像一位行走在生死场上的纪录者,也同时伤痕累累。
讲到民国作家萧红,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差不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
中日战争爆发后,她从武汉、山西、重庆一路逃到香港,在一路兵荒马乱下,却彷彿完全不受战争影响似的,为她位于东北的故乡呼兰河城,写成了这部揉合乡愁、幽默、批判、悲壮于一体的传记,而她本人也在完成此书后两年在香港病逝,年仅三十一岁。
这部描写故乡的自传体作品,虽然是在战争期间完成的作品,却奇迹似的完全没有战争的气息以及一贯的抗日情节。
可见得写作时的萧红,其心灵已经完全超越了现实的羁绊,虔诚地埋首于故乡的点点滴滴。
对照于在匆匆道路下屡屡失态的我,优秀作家的心灵强度真的令人难以想像。
已故的香港著名文评司马长风这样介绍这部作品:
这部小说分七章,第一章写小城风貌,第二章写小城的年中盛事,第三章写老祖父,第四章写邻居,第五章写小团圆媳妇(童养媳),第六章写寄人篱下的老光棍有二伯,第七章写磨官(看驴拉磨的雇工)冯歪嘴子。
以小城为主轴,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而东北的小城小镇,又那样荒凉简素;所写寥寥几个角色,也都是灰色的小人物,就像脚踏的土、路旁的石、荒野的草,从来不会吸引人注意的;
可是萧红那只点铁成金的笔,竟把他们写得那么鲜活可爱,显出了非凡的才能。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如何描写跳大神的场景:
跳到半夜时分,要送神归山了,那时候,那鼓打得分外的响,大神也唱得分外的好听,邻居左右,十家二十家的人家都听得到,使人听了起着一种悲凉的情绪,二神嘴唱着:“大仙家回山了,要慢慢的走,要慢慢的行”
大神说“我的二仙家,青龙山,白虎山…夜行三千里,乘着风儿不算难......”
这唱着的词调,混合着鼓声,从几十丈远的地方传来,实在是冷森森的,越听就越悲凉。
听着这种鼓声,往往终夜而不能眠的人也有。
请神的人家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没有?却使邻居街坊感慨兴叹,终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写人、写景、写情,一气呵成,金句连连,无懈可击,这样的笔力可说直追《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萧红的文字相当口语化,没有复杂的书写,但是却蕴涵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在敲击着读者的灵魂。
来看看作者描写(为死人做阴宅的)扎彩舖的工人:
做这样的活计的,也不过是几个极粗糙极丑陋的人,他们虽懂得怎样打扮一个马童或是打扮一个车夫,怎样打扮一个妇人女子,但他们对他们自己是毫不加修饰的。
长头发的、毛头发的、歪嘴的、歪眼的、赤足裸膝的,似乎使人不能相信,这么漂亮煊眼耀目,好像要活了的人似的,是出于他们的手。
他们吃的是粗菜、粗饭,穿的是破乱的衣服,睡觉则睡在车马、人、头之中。
他们这种生活,似乎也很苦的。
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里糊涂的过去了,也就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的过去了。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
光鲜亮丽的阴宅,和活得很辛苦的工匠们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如刀子般直接在读者的心里划一刀,没有血淋淋的批判,却尽在不言中。
在本书中,萧红对旧社会的批判都是用极其轻松的语气悄悄带过、却都带给人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作者描写受公婆虐待而自*的女子们:
年轻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的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
而一个年轻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节妇坊上为什么没写着赞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赞词?
那是修节妇坊的人故意给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
他家里也有一个女人,他怕是写上了,将来他打他女人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
女人也跳下井,留下来一大群孩子可怎么办?
于是一律不写。
只写,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这段酸度破表的文字,却带给人无穷的悲哀,连只能去跳井上吊、受尽折磨的中国女人,还要被传统社会隐而不谈,不愧是鲁迅笔下的吃人社会!
除了沉重的题材之外,《呼兰河传》还记录了作者小时候在家里花园悠闲的生活: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牆都会回答似的。
可是白云一来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蓆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呼兰河传》创作的地点,从武汉开始,经过山西、重庆,最后到香港,期间经历不稳定的男女关系(与萧军分手、与端木蕻良草草结婚但关系不佳)、日军轰炸重庆、目睹香港陷落,用「颠沛流离」已经无法形容她所遇到的恶劣情境。
萧红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让呼兰河城的人、事、物,昇华为照耀花园的太阳,驱赶现实生活的无边黑暗,《呼兰河传》就是萧红的「天鹅之歌」,是必须在死前唱出的最优美的诗歌。
和一些热门作家不同,萧红在大众的知名度不高,不过很幸运的,还是有群死忠的读者在默默支持着萧红。《呼兰河传》也成为人民日报推荐的100本经典好书。
《呼兰河传》第五章的小团圆媳妇和第七章的冯歪嘴子是重头戏,期待读者能真的打开《呼兰河传》,好好的领略一下这两个故事的力量,只是记得要准备好整包的面纸,这两个故事实在太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