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恐惧症慎点哦!)
一种黄色的钙质海绵
同骨海绵纲(Homoscleromorpha),2012年才被正式从寻常海绵纲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纲,它们与寻常海绵纲的重要形态差异是其具有光滑的表面结壳或裂片形状,通常出现在浅海,但也有少数在深海深处被发现,属于最稀有的一类,大约有 117 种。
被分离出的Homoscleromorpha
动物还是植物?
海绵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植物,在16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为海绵建立海绵属(Spongia),并把它们分在了藻类植物门。因为海绵基本不会移动,即便用手触碰也不会有任何反应,以当时的生物分类学来看,这就是妥妥的植物没跑了。
直到近代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后,人们才揭示了生物更为本质的核心所在,发现海绵原来根本没有肌肉、器官甚至脑子,只不过是一大团细胞组成的集合体,没反应也实属正常。
海绵块切面图
而它们能以如此“残破不堪”的身躯挤进动物大家族的原因在于:组成海绵身体纤维结构的蛋白质与我们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中的蛋白质是相同的。这也意味着在亿万年前的演化分支上,早已奠定了海绵作为动物的基础。
说到演化,海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前寒武纪时期,在我国贵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距今约6亿年前的贵州始杯海绵化石,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海绵化石。
贵州始杯海绵化石(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它们虽然很古老,但数亿年来却与“进化”搭不上边,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相比,它们的外皮层构造、营养吸收以及胚胎发育等方面都非常原始,几乎只比原始动物强了一丢丢。因此动物学家一致认为海绵自成一脉,且在系统树上位置最低,为了区分,将其称为“侧生动物”,其他多细胞动物则叫做“后生动物”(是动物界除原生动物门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动物门类的总称)。
佛系的海绵生活
海绵幼体时期如同浮游动物一般随波逐流,只有当接触到岩石、珊瑚、贝类以及其他外物的时候,才会附着在上面,然后一直待在这里。
海绵的形状也千奇百怪,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壶,有的像盘子,还有的干脆长成了一大块儿,这是由于海绵附着的外物不同以及生长方向不同所导致的,但它们的基本构造都是囊状,其一端附在外物上,另一端则有一个大的开孔,叫作流出孔。囊体中央有一个大空腔叫水管腔或中央腔,体表则有许多小孔,也就是流入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