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都赋》,比拟诸家,或运用词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都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不能详知赋中蕴含的深远意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赋中涉及的殊物异闻。
但是,世人都崇尚古代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
司空张华(今河北省固安县人,张良之后,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见到此赋后也感慨万分,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洛阳纸贵”的成语由此而来。
《三都赋》里的“三都”指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的都城。“赋”是一种文体,以文采华丽,对仗工整为特点。
左思的《三都赋》完稿之前已经名声在外,著名文学家陆机(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听说后,也想写《三都赋》,他在写给他弟弟陆云的信中写道:“这里有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它来封盖酒瓮呢。”
等左思写成后,陆机看了不得不服,认为自己无法超越左思,所以就搁笔不写了。
成名后的左思跟文学家潘安(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文学家,政治家)并称为“潘左”。一美一丑,文采超群,成为当时的美谈。
当时有个政治家,文学家叫贾谧(西晋女政治家、皇后贾南风之侄子),由于他位高权重,所以很多文人聚集在其身边,并夸其文采可与西汉的贾谊媲美。
贾谧身边主要有24位当时最负盛名的文人,被称为“二十四友”,左思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创造了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太康文学”。
晚年的左思被贾谧聘请主讲《汉书》,由于贾谧后来和贾南风合谋陷害太子,在“八王之乱”后被诛*,左思从此退居家中,闭门不出,一心扑在典籍上,后因战乱迁居翼州,又写了《白发赋》,几年后因病去世。
左思从一个不爱学习的顽童变成一个十分好学的文学家,他父亲对他的激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