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百年风华》剧照
作为河南卫视的编导,李沛本就是省会郑州人,近现代史上郑州的城市崛起正是得益于纵贯东西南北铁路枢纽地位的确立,“从1922年初持续到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二七纪念塔,正是为了纪念此次大罢工,现在也是郑州的地标建筑。”是以第一章节的首个节目《二七二七》的安排便成了应有之义,“这是一个情景舞蹈,这次演出有舞蹈也有合唱歌曲,但都不是传统的歌舞样式,而是要参与节目叙事,以戏剧的样式来呈现。”
《二七二七》剧照
此次《恰是百年风华》的录制现场就设在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担纲舞美设计的史军亮曾供职于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从事舞美设计已有20多年。此次七一庆祝期间,他不仅参与了河南卫视的文艺演出,也在另一家卫视的同类演出有所介入,“河南卫视这半年出圈的节目令人印象深刻,我这次来通过和编导们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过往的歌舞晚会,早已满足不了当下90、00后的青年观众,他们大都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特质,所以再做节目一定要打破行业壁垒,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跨界整合,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更富冲击力的新颖视效,节目不能仅仅是单向度的表演,没有深度,没有戏剧张力,现在谁都不爱看。”
《誓把山河重安排》剧照
你见过在舞台上流动的红旗渠水吗?1960年初,数万名林县群众用最普通的工具,斩山崖,搬山垴,开山炮,经过五年苦战,红旗渠总干渠通水。*曾就此赞誉,这条盘绕在太行山千嶂绝壁上的蓝色飘带,“是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之一。”在情景舞蹈《誓把山河重安排》中,这条“人造天河”通过特效,在舞台上滚滚而来……史军亮介绍说红旗渠精神是河南彪炳史册的红色精神之一,呈现效果要有宏观的体量和气势,“这就需要把舞美和影像无缝衔接起来。我们在舞台结构上,正面近5米高的台阶看似一块大屏,实际上被划分为三层,抽开之后完全铺满舞台,以此营造渠水滚滚不断的视觉奇观。”
在外人看来,河南传统文化大省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实红色文化资源的丰饶一样不遑多让。“单就革命精神的提炼,我们这里就有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这一次我们分别将这些精神施以重墨,重在挖掘精神内核;另一方面融入现代技术,通过运用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以及新技术、新手法,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导演李沛告诉澎湃新闻,整台演出除了有《鏖战独树镇》枪林弹雨的电影质感,有《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视觉奇观,也有意挖掘推出那些过往并不广为人知的隐秘故事。
《鏖战独树镇》剧照
上世纪30年代初,生长在河南信阳新县的吴焕先,撕毁地契破家闹革命。一家六口被*害后,他参与重建红二十五军,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曾盛赞“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这段史实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其实背后还有更感人的故事,他*4个月的妻子曹干仙送军粮,却在返回路上饿死了,宁可饿死也没有吃一口军粮。”李沛介绍说。同样的,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广为人知,在河南信阳大别山区少女肖国清14岁入党,16岁的她面对敌人的酷刑,“敌人将她的头发一缕一缕拔光,又将竹签一根根扎入女孩手指,可她到死也不肯透露游击队的下落……我们希望通过影视化的艺术手法再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同今天的年轻人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影视剧中的“母亲专业户”,老演员苇青来自河南平顶山。此次演出中她先是在情景合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中出演送儿参军的兰桂珍,又在情景表演《新中国成立那一夜》中再度演绎一家人为革命先后壮烈牺牲,独自一人既喜且悲的老妈妈,把亲人横死的撕心裂肺与新中国成立的由衷感怀演绎得丝丝入扣。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是1948年生人,新中国成立前一年,此次演绎新中国成立前一天。我的父亲就是一名老红军,我13岁应征入伍做文艺兵,儿子毛孩也是空政话剧团的演员,一家子的军旅情缘,让我此次演出所有的情感都是由衷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