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翻译,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翻译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28 19:25:25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1.读懂意思是此诗鉴赏的基础。

(1)把:握,执。过日:过日子。

(2)岘首山,在襄阳。岘:读“现”,小而高的山岭。“岘山”,位于今湖北襄阳县东南。

(3)耆旧:耆,读“其”,老的意思。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4)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隐居于鹿门山,山在襄阳。其人其事载《襄阳耆旧传》。诗以峨眉代指四川,杜甫虽未登峨,而向往之心情已见于诗。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5)惊神:谓内心震动不安静.

(6)地阔天高,即水远山长意,变词以避熟。蔡琰《笳曲》:“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2.简释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时杜甫住成都浣花溪,故云“紫门老病身”。其年,史朝义陷营州,羌浑奴刺陷梁州,河东河中兵乱四起,故云“戎马交驰际”。

上四惜郑之别,下四赠赴襄阳。《杜臆》:当戎马交驰之际,有此柴门老病之身,无可销愁,惟把君诗以过日耳。今又远去,能不念此别而惊神乎?自兹一别,我在峨眉,君在岘首,地阔天高,何由会面,所以惊神也。倘耆旧中有如庞德公,觅以相报,吾亦将与之偕隐襄阳矣。把君诗、念此别,各三字另读。临别踌蹰,故日色将晚。归览景物,适春意已生。晚春二字,俱不空下。

高考原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B。

这两座山一在四川一在湖北,相距遥远,作者用想象虚写山高水阔,相见无期,更增加了离别之绪。盘桓到晚,不忍分别,更增离别的难舍难分。归来看景,春意已生,寄托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作者

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翻译,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翻译(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