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月下的泪美人,王安石明白既然已经摊牌,再留他们在身边,彼此剩下的只是尴尬。再说,美丽姣娘在他这里压根没有派上用场,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何不大度到底,成全他们,一别两宽,各自喜欢。
于是,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老王”成亲,一起生活。姣娘感激涕零,知道自己只能有多远走多远,不再让老爷堵心,才是最好的报答。他们再三磕头拜别,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
宰相肚子能行舟撑船,这是多大的一片江湖!戴绿帽子还不生气,这该有多大的气量呀!王安石成全了一对情人,也赢得了人们千百年来的赞美,也诞生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精彩俗语。
很显然,这种打油诗不是王安石的行文风格,这个精彩桥段只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出处之一,也并非是史实。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人们对王安石的爱和他在民间的生命力。
王安石算得上是大宋奇葩一朵,另类一个。这种怪表现在方方面面,独树一帜,简直就和那个年代格格不入。除了上面所说的“除了发妻谁也不爱”“娶进门的媳妇还要送出门”这一怪,他还有哪些令人看不明白弄不懂的事情呢?
首先,这人不求“上进”。水往高处流,人人做官都恨不得一步顶天,青云直上,王安石却不一样,他就喜欢扎根基层,而且一扎就是一二十年。
21岁那年,王安石本是状元殿试第一,但因卷中有犯忌之言语,第四名的杨寘取代了他,成为史之少有的“连中三元”者。好在皇恩浩荡,没有对王安石“一票否决”,他以二甲头名有了“进士出身”,分配淮南当了个节度判官。
刚刚任满,进中央的机会来了,本可以进京入馆阁,但他却选择留在基层,到鄞县干知县。怎奈这仁兄太卖力,干得出色,不久便升任舒州通判(类似副市州长)。
时任宰相文彦博盯住了他,便向宋仁宗举荐;随后欧阳修也想拉兄弟一把,举荐其为谏官。但“死心眼”的王安石坚决不接受如此越级提拔。
王安石继续在下面干着群牧判官、常州知州。1058年,王安石37岁,已经有了16年的基层履历。多次推辞无效,这才步入京城,任三司度支判官。但他依然无意甚至再三躲过进入中央圈子。
要他任馆阁之职,他不干;委以重任,他也不推脱了;后来实在没办法,这才出任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谁料,办事太较真,不小心得罪了王公大臣。刚好不久母亲病逝,他干脆辞官回江宁守丧了。
刚继位的宋英宗屡次征召王安石赴京任职,但他就是不愿意出山,先是以守丧为由,后来就托称有病在身,硬是不入朝。直到宋神宗赵顼登基,已经46岁的王安石这才重出江湖,开始了熙宁变法。
其次,王安石就是一个邋遢男、忒不讲究。这一点他的老对头苏家之老苏(苏洵)在他专骂王安石的名篇《辨奸论》中描述得绘声绘色。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穿的是像奴仆穿的衣服,吃的像猪狗吃的食物,头发蓬乱得像囚犯,满脸污垢脏似居丧。我的个天了,这哪里是朝中高官,分明就是个流浪汉。难怪苏老爷子将其视为为人处世不近人之常理常情的大奸贼。
苏洵这一番描述,我甚至觉得,王安石同志这的确有碍观瞻,最落魄时的大网红沈巍应该比他看上去还要利落许多。难能“可贵”的是,他竟然能够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地将邋遢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