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雷雨》是小时候陪着父母对影视作品的观看,那时候的印象已渐模糊,那种纷繁错杂的家庭社会关系没能够读懂。之后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对于《雷雨》节选的定义,定义比较直白,对于每个人描述直接烘托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那种感觉虽然深刻,却缺少了棱角分明,仿若每个人都成为旧社会急剧变革中生产的工业品,千丝万缕间难以找到独有的生存的意义。
真正让《雷雨》走进内心的是大学生活中对于全文的拜读,之所以称之为“拜读”,是因为他所冲击着我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家庭的理解与感悟。
《雷雨》中描绘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质,却又蕴含着强烈资产阶级特点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当中,每个人的生活不得不围绕着“大家长”周朴园为中心而展开,各种思绪也都受着他的羁绊。
在礼教与世俗当中,爱情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亲情也是蕴藏着巨大的隔阂。这种大环境下,竟然很难发现有人能够开心地活着,生活中的一点幸福也都如同刀刃上的蜂蜜,舔完了就只剩下难奈的痛苦。
作者曹禺在构造的家庭大关系中,将主仆兼“夫妻”关系,主雇兼父子关系,主雇兼兄弟关系,同母异父关系,“母子”兼情人关系,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都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使人没有一点牵强的感觉却又不得不一再的提心吊胆的感悟着他们之间的每一点火花,一再绷紧着神经等待着一切戳穿后矛盾的激化。
人性的怯懦之面在剧情当中也体现得一览无遗,周朴园是威权却又孤寂的,他牵扯着太多,却又未能够牵住任何一人,连最后一幕也只是他孤零零的留在崩溃了的罪恶家庭中。侍萍命运掺杂着种种悲惨境遇,大社会之下她不可能超脱于现实生活,她带着中国传统劳动妇女的质朴和善良,却又怀着一种对于曾经的难以割舍和愤慨。
相比于侍萍悲剧命运的同时,蘩漪的悲又是另外一番意味。她不同的出生注定了她在锦衣玉食之时无法选择地面对着年长自己20岁的丈夫,她与侍萍在标榜着周朴园先后两任情人的同时,也很好的划分了两个完全不同时代性格的妇女形象,在一种满载着反抗和期盼着自由当中她所作出的挣扎似乎比鲁大海更令人刺骨,如此激起的矛盾也更加的激烈。而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时,却又带来的是另一种心酸和感动。
整个大家庭之中每个人都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着时代背景下各类人的面貌和生活,也划分着时代的新旧更迭,一波一澜向前涌进,激起着阵阵时代的浪花。让我们在读着典型中国封建家庭历史的同时,也读着我们的先辈,更是对于我们自身内心深层次的理解和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