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啥词看出树和喜鹊的孤单,树和喜鹊课文描写天黑时的句子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2-03 15:18:58

听听那冷雨……多么美妙的文字,雨的冷,听出来,这就是孙绍振先生说的“通感”。

倾听词语的情感,词语被捕捉到的是“情感”,这是我们期待中能抵达的“通灵”。

其实,每个词语,都有着自己的情感。词语本身,就在表达的情感。和徒弟讨论统编一年级下册的童话《树和喜鹊》,发现其中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带着情感的词语——孤单与快乐。

人的直觉思维,是艺术创作中灵感的源泉。即便是一年级的小孩,也能从这两个词语的字面意思上,领悟出“孤单”的苍凉与“快乐”的欢悦。还需要“教”么?可以怎么“教”呢?我们的讨论结果是“通过诵读,更进一步体悟情感”。

“读”,就是一年级阅读课的主旋律。在入学后的阅读课堂,通过诵读实现词汇积累,语感积累,对语文学习的情态积累。读,在一年级功不可没。如何进行朗读指导,是一年级教学中,每个教师必过的“关”,也可以称之为教学基本功。

此课共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的配图旁,还有泡泡提示:读了第一段,我能体会到孤单的意思。于是,“第一段如何指导朗读”成了教学中的重头戏。

从啥词看出树和喜鹊的孤单,树和喜鹊课文描写天黑时的句子(1)

读出“孤单”,听出“孤单”,体验出“孤单”,我们有几种方法呢?

其一,有意强调。很明显,第一自然段中的“只有”“一颗”“一个”“一只”这些关键词,能够为感受“孤单”助力。最简单的指导方法就是在朗读的时候予以强调,读得“铿锵有力”。我们也发现,此类指导占据了大部分的一线课堂,是常用、通用、管用的方法。但,不利因素在于“朗读腔”明显,对情感的体验浮于表面。

其二,背景辅助。低年级小孩是视图的,是视听的,是彩色的。教学时播放音乐、动漫、结合课文插图来体验,也能简快达到体会情感的效果。例如展示插图,让小孩关注“一棵孤零零的树”“一个孤零零的鸟窝”“一只孤零零的喜鹊”,再配合上一些带有孤单调子的音乐,结合之前的图画刺激,伴随着背景音乐,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孤单的意境,这时候一读就有孤单的味道了。这种“读”的指导比较时兴,特别是在公开教学中常见。不利因素在于备课的成本偏高,常态教学中,老师可能顾及不了。

从啥词看出树和喜鹊的孤单,树和喜鹊课文描写天黑时的句子(2)

其三,画语同步。“语”就是“语言,而”所谓的“画”,不仅指图画,更是希望激活小孩内心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在诵读之前,先让小孩用语言描述的画面,陈述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聊聊“孤单”。这样就让“树”“喜鹊”与“我”之间产生关联,同频共振,容易产生共鸣了。借助语言联通生活,搭建起情感通行的桥梁,体验就在生活与文字的链接中产生。此时的朗读指导,不需要强调重音,因为心中已经有百般场景,想象与体验同在。尽管用平缓的语调,用平静的状态,用平实的声音来诵读吧,同样也能体察出话语中情感。进入到这一种读的指导,算是上层了。语感越好,越能读出味道;语感的培养需要历经时日,所以,一时半会儿难以见效,是此类指导中的遗憾。

其四,身心入。小孩读书,是需要“动”起来的。我称之为“打移动靶”。指导小孩诵读,可以借助他们童真的心灵,以及生动的体态语言,把词语中的情感用动态的表演展示出来,体会出来。例如最后一段中提到“喜鹊和树打招呼后,就飞出去了”“傍晚又飞回来了”。我们发现“飞出去”“飞回来”,可以带着表演读,而“打招呼”更是可以拓展想象,将“读”和“演”在合情合理的想象中实现融合。当小孩像喜鹊一样,和树打招呼,说:“你好大树,昨晚做了什么好梦?”情感自然在其中。读的同时,有了这些肢体语言的介入,有了童真心灵的参与,“快乐”的情感就能洋溢在整间教室里,感染每个小孩。

从啥词看出树和喜鹊的孤单,树和喜鹊课文描写天黑时的句子(3)

词语有情感,教学可以让小孩体验。教学的方法有差别,“可查”也“可察”。通过查询工具书,讲述词义,强调在朗读中体现,这样的“可查”有效果,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通过身体与心灵的同在,通过当下的想下,结合生活体验,沉入语境中让小孩经历过程,这样的“可察”效果,更为显著与持久。教学,可以诗意点,因为我们需要让一些体验终身难忘。此外,一年级教学是打基础,也可以有些基础的学习方法,基本的操作方式,可以掌握与固定。有了“双基”,小孩的对言语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培植,才算是埋下一颗可生长的种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