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摘自《庄子·大宗师》。
【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译文】
泉水干涸了,鱼儿一同困在陆地上,互相用潮润的口气吹吸,用唾液湿润对方,倒不如在江湖里相互忘掉的好。
【赏析】
庄子在这一寓言后紧接着引出他的结论:“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要同化于天道,就必须唯天命是从,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则寓言即喻示人们追求彼此相忘的生活境界,无是无非,无善无恶,忘仁忘义,任由天道来支配。与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相助相爱,不如在大道之世互相忘却。理想的大道之世,即“物各逍遥,鸡犬相闻,不相往来”。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象鱼儿在江湖中彼此相忘一般,无往无来,恩情断绝,自由自在,忘形忘生,就能在自然万化中与宇宙同在;而如果处在泉涸之地,讲仁讲义,恩爱亲附,即为“丧道”的表现,最终必将走向绝境。庄子的这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
庄子用寥寥数语的一则寓言,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自己的处世思想,简洁精辟,在论说手法上令人叹为观止。
对这则寓言的现实启示作用,我们可以反庄子原意而用之,即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人们更需要友谊、真情和帮助,来共渡难关。人们在危难时刻常常能够亲密相处,这正是真善美在人性中的体现,而高尚精神情操的最高体现,则是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乃至互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