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工业聚集地,总是能吸引世界各地电影人的注意。
上个世纪90年代,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开始出现颓势。不少香港电影人,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好莱坞的大银幕,成龙便是其中之一。
凭借1995年的《红番区》,成龙获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认可,成功走入好莱坞的片场。而“尖峰系列”可观的票房成绩,也奠定了他在好莱坞的银幕地位。2017年,成龙还获得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荣誉,成为了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语演员。
在那些走入好莱坞的华语演员当中,成龙无疑是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然而这位动作巨星进军好莱坞的道路,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早在1980年,成龙便开始对北美电影市场发起冲击,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场。
好莱坞片商眼中的“李小龙接班人”,成龙的好莱坞首秀
1973年,李小龙的《龙争虎斗》让北美观众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莱坞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电影人身上的市场潜力。于是在1973年之后,不少好莱坞片商开始前往香港,寻求合作机会。
70年代中后期,成龙凭借功夫喜剧,开始在港片银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莱坞华纳影业找到了嘉禾,并希望为成龙打造一部功夫片《*手壕》。借此机会,成龙也对北美电影市场,发起了首度冲锋。
《*手壕》讲述了一位中国拳师参加美国“*手壕”格斗大赛的故事。华纳电影希望这部《*手壕》,能像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一样,缔造票房神话。为此,华纳影业特意邀请了曾执导《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的罗伯特·高洛斯,为该片担任导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龙争虎斗》之后,邵氏、嘉禾的不少优秀功夫片,开始被北美院线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观众,对于功夫片已经开始审美疲劳。
1980年的《*手壕》里,成龙的打斗表现虽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后却效果平淡,成龙与好莱坞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终也以失败收场。
二度冲击好莱坞失利,却造就了警匪港片经典
进入80年代之后,功夫喜剧市场开始衰退,洪金宝、成龙、元彪等人都开始向现代动作片转型。而“福星系列”、《快餐车》、《A计划》等作品,也都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80年代中期,凭借动作喜剧重拾自信的成龙,再度产生了进军好莱坞的想法。1985年,成龙的“威禾电影”与好莱坞“华纳影业”进行了合作,共同打造了动作警匪片《威龙猛探》。成龙与好莱坞电影人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共同为该片担任了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