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2日,好莱坞星光璀璨。这一次,好莱坞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第一次颁给了中国人——成龙。台上是汤姆·汉克斯、杨紫琼和克里斯·塔克慷慨陈词,台下是史泰龙和施瓦辛格艳羡的目光。
虽然早在9月份,他已经知道这一消息,但此刻的他仍不免有些激动和语无伦次。2016年,距离1961年拜于占元为师,组成“七小福”已经56年了;距离1980年第一次闯荡好莱坞已经36年了;距离1996年第一次去奥斯卡做颁奖嘉宾已经20年了。眼前的一切显得有些恍惚而又梦幻。
1.一战好莱坞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当成东青说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天安门时,王阳和孟晓骏用看待外星人的眼光打量着他,说:“我们这里所有人最想去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1980年代至2010年代,整整三十年,美国执世界之牛耳,对世界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早在1979年,嘉禾大佬邹文怀就宣称,嘉禾将投资6000万美元,拍摄6部对标好莱坞的国际水准影片。1980年,《师弟出马》成为香港影视上首次破千万的电影,成龙在香港打出了一片广阔天地。财大气粗的嘉禾迫不及待地想将成龙推向国际市场。嘉禾作为最早开拓海外业务的香港本土片商,上马了为成龙量身定做的海外项目《*手壕》。
为了能让成龙在美国克服英语障碍,连陪同翻译也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美国负责安排成龙拍片事宜的是嘉禾国际营销部安德鲁·摩根。戴维·陈说,他们聘请了当年李小龙《龙争虎斗》的制作班底。安德鲁·摩根说,《*手壕》制作预算高达400万美元,而且还有机会和好莱坞一线明星合作。
有了雄厚的资本和巨星加盟,再加上李小龙在美国长盛不衰的影响力,所以嘉禾表示对这部电影相当期待。《*手壕》香港票房580余万港币,年度票房前三,北美票房850余万美元。只论票房数据,这个成绩不能算差。但是用成龙的话说,就是惨败。只不过相较于当时嘉禾的高期待值、投资规模和演员阵容来说,尤其是差强人意的北美票房,这部电影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火爆。
关键是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和制片、拍摄、创作理念制度让成龙感觉自己仿佛是被捆住了手脚去拍各种武术动作。一切的拍摄进度、创作手法严格按照好莱坞规章制度来,讲究一板一眼,按部就班。成龙的蹩脚英语远未达到剧本要求,根本无法兼顾语言输出和肢体动作。这种情况下,成龙的建议自然是没人听的,也就是没有丝毫的话语权。
在香港时,《师弟出马》让成龙全方位的才华得到了完美体现,自己身兼导演、编剧、武指、主演,甚至对灯光、摄影、场面调度等台前幕后都颇有见地。惊险武打和谐趣喜剧充分融合,已经产生了生态化反,奠定了成龙式动作风格,这一点是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
《*手壕》的导演想沿袭李小龙的风格,这也让成龙感觉自己像双手打在棉花上。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成龙在香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不想做李小龙第二。在影片中加入谐趣打斗的建议一再被否决,于是成龙一下子失去了自我,变成了片场走秀。
2.二战好莱坞
嘉禾很快开拍了第二部西部片《炮弹飞车》,为了邀请伯特·雷洛兹出演,嘉禾高层开出了500万美元的片酬。剧组告诉成龙,这是一部不同于《*手壕》的电影,不是动作片。成龙心里多少有点期待,或许这次可以一扫《*手壕》的阴霾,没准是个惊喜。
到了片场才知道,成龙和许冠文在这部电影里只是挂名主演,实际上二人只是可有可无的配角。最让成龙无语的是,成龙在这部电影要扮各种鬼脸去搞笑,而不是依靠纷繁而幽默的武术设计。角色还是一个日本赛车手。成龙差点当场去世,但事已至此,只能捏着鼻子,硬着头皮死撑。
由于《炮弹飞车》是当时美国一大票当红明星主演,所以留给成龙和许冠文的戏份就成了鸡肋,而且所剩无几。这还不如《*手壕》呢,自己在《*手壕》中虽然受到了限制,但好歹也是主演啊。为了等待各大主演的戏拍完,自己和许冠文好去收尾,两人足足无所事事了好几天。
成龙跑去健身,许冠文跑去钓鱼。血气方刚又好胜心强的成龙觉得自己完全被忽视了。《炮弹飞车》票房7200多万美元,名列当年北美票房第六,但成龙认为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成功和热闹属于好莱坞,自己什么也没有,这是一次糟糕的体验。这部电影在香港也是被各种diss。
两部电影折戟沉沙让成龙意识到自己的福地还是香港,在香港,没有人比成龙更懂功夫戏剧。于是,成龙连夜扛着飞机跑回香港。成龙举重若轻,1982年的《龙少爷》约1800余万港币的香港票房,位列当年票房榜第二;1983年的《奇谋妙计五福星》以2500多万港币的票房位列当年第二;身兼导演、编剧和主演的《A计划》也有近2000万港币的香港票房。
动作戏拳拳到肉,痛感真实;情感戏情绪饱满,形象逼真。每次都是拿命去博,以至于《龙少爷》之后,成龙被各大保险公司直接拉黑,上了世界保险公司的黑名单。《A计划》中,成龙要从十几米高的钟楼上往下跳。
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只有一层薄薄的篷布作缓冲。这个动作拍摄了近一个星期,前几天都是在犹豫和退缩中煎熬。到了最后一天,洪金宝蚌埠住了,拿过摄像机就是一顿输出,对着成龙口吐芬芳。成龙一咬脚,一跺牙(故意写错)完成最后一跳。
嘉禾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营销能力让它还是对美国市场念念不忘,于是有了《炮弹飞车》的续集《炮弹飞车2》。基本延续了第一部的阵容,继续乏善可陈。成龙继续打酱油,甚至连大猩猩的戏份都比成龙多。更惨的是票房大幅跳水,只有不到3000万的北美票房,比第一部相去甚远。
可能成龙本人对这部电影也不抱希望,所以走完流程,履行程序后,他一头扎进香港电影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后的短短两年,《快餐车》、《福星高照》、《夏日福星》和《龙的心》,纷纷在港台和东南亚斩将夺旗,攻城略地。
这四部电影中,《快餐车》票房“最差”,“仅”列当年排行榜第五。最强劲的是3074万港币的《福星高照》,就像当年的《师弟出马》一样打破了香港电影票房记录。从此香港电影票房进入了以“3”开头的时代。
3.三战好莱坞
应该说,前两次的好莱坞之行由于水土不服而黯然收场。这第三次无论如何一开始成龙都是不情愿的。成龙甚至抱怨过:亚洲市场已经足够大,完全容得下我成龙,所以为什么非得去美国讨生活?嘉禾知道成龙的前两次好莱坞之旅都很憋屈,所以这次决定改变思路。
当时东木老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很火,开辟了硬汉路线,嘉禾的国际营销部决定上马《威龙猛将》。成龙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冷酷气质的硬汉,而自己演绎的都是不屈不挠的小人物,而且自己并不冷酷,而是亲切的邻家气质。
果然,在拍摄过程中,成龙和导演格里肯豪斯爆发了严重的冲突,甚至口吐芬芳。这次的体验比《*手壕》更糟糕。导演只给动作戏预留了四天时间,而成龙在香港时,一个镜头拍摄几十遍,耗时十几天也是常规操作。换句话说,在导演眼里,动作戏份可有可无。
叔叔能忍,但婶婶不能忍。成龙给嘉禾总部大佬打电话,让他们在导演和自己中间二选一,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个美国导演不是临时工,更不是二八开能打发走的。他的地位相当高,有四层楼那么高。所以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惨不忍睹,成龙更是不屑于承认这部电影。
如果《*手壕》是一个错误的话,那么《威龙猛将》就是一场灾难。但他还是动用了自己能动用的一切资源,重新制作了《威龙猛将》的亚洲版本。从亚洲观众的观感来说,亚洲版比美国版要体面得多。
有了这一次更为酸爽的经历,成龙再也不想去什么好莱坞了。去好莱坞?不可能去好莱坞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要什么自行车?他实在不愿意为了市场而牺牲自己的电影风格,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美国。此一去,便是十年。
这十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异彩纷呈,群芳斗艳;这十年,拥有成龙的嘉禾进入全盛时期;这十年,右前后投资2亿的《霹雳火》,有把自己身体挡耗材的《警察故事》,也有在鬼门关被抢救回来的《龙兄虎弟》。
成龙电影虽然票房数据抢眼,但因为每一部都很烧钱,所以到最后玩的都是心跳。嘉禾的大佬们实在肉疼,因为不只有烈火烹油,更有血本无归,哭晕在厕所。《奇迹》和《霹雳火》都是亏得让嘉禾生无可恋的电影。
4.缘起《红番区》
早在1992年的《警察故事3》和1994年的《醉拳》在北美的票房都突破了千万大关。对于香港本土制作的电影来说,已经是十分难得了。1995年,嘉禾决定拍摄《红番区》。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都是香港电影人,但对标却是国际水准,瞄准国际市场。《红番区》在美国上映首周便获得900多万的票房,最终以3200多万收官。
这一次,好莱坞的大门正式向他敞开。此时,距离第一次敲好莱坞的大门已经整整15年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成龙的自我介绍时,再也没有人反问“Jackie who”?再也没有人说“你是李小龙的弟子吗”?“请你秀一下你的功夫”。他想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他不是第二个李小龙,他是独一无二的成龙。
1997年,嘉禾掌舵人何冠昌去世,邹文怀接过权杖。成龙继续和嘉禾合作拍摄了《警察故事4》、《一个好人》、《玻璃樽》和《我是谁》,一直到2001年的《特务迷城》,成龙与老东家嘉禾的缘分彻底到头了。
如果说1995年的《红番区》只是开胃小菜,那么1998年的《尖峰时刻1》则是饕餮盛宴的开始。成龙带着成家班与美国新线电影公司(NEW Line Cinema)合作。新线电影公司一开始并不是好莱坞传统的八大片商之一,只是二三线的电影公司,1993年被巨头华纳集团收购。新线影业一直与嘉禾关系匪浅,早在1990年就发行了嘉禾的《忍者神龟1》,并且大获成功。
5.全盛时期
《尖峰时刻1》投资3500多万,只能算是一部中小成本电影,但这部电影对成龙来说意义重大。这次没有了大金主嘉禾的大力支持,没有了无限制追加预算,没有了对每个动作精雕细琢的时间。新线影业把预算和时间拿捏的死死的。
成龙要直面好莱坞,只能一往无前,如果后退一步,便只能再回香港。可是1998年的香港电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再也无法重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辉煌。
好在《尖峰时刻1》的导演莱特·拉特纳展现了足够的诚意,不远万里从美国飞到南非,邀请成龙加盟《尖峰时刻》。在拍摄过程中,成龙能够驾驭的只有部分动作设计。为了能让老外服气,更为了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在老外眼里可有可无的一两秒钟的镜头,成龙都会拿命去拼。
《尖峰时刻1》中有一个镜头是成龙跳到货柜上去,为了营造真实感,成龙放弃了假道具,而选择重达2吨的实物木箱。在电光火石之间,成龙一跃而起。如果稍有不慎,便会被夹在2吨重的木箱之间。见惯大风大浪的杨受成被这种冲击力极强的现实画面彻底震撼了,他直接哭了(真的哭)。他质问成龙:“你为什么非得这样?你知不知道这样会死?”
即使有各种限制,不像香港那样拥有高度创作自由。但成龙还是在有限的妥协下,尽其所能地保持自己一贯风格,尽其所能地改变以往华人影星在好莱坞的刻板印象,尽其所能地去加一些中国元素。
《尖峰时刻1》北美票房1.4亿,全球票房2.44亿美元,这还不算DVD和录像带租赁业务,新线影业这次真的赚翻了。成龙和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克里斯·塔克双双迈入好莱坞一线明星行列。
2000年的《上海正午1》和2003年的《上海正午2》是中国酒瓶装了好莱坞的酒。美轮美奂的服装设计,绚丽多彩的武术招式,在布拉格古堡里实景拍摄,耗费巨资搭建英国蜡像馆和伦敦大本钟。到处都弥漫着美元的味道。
如果单论动作设计,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但要论及故事情节则有些生涩。因为中西结合本身就鲜有成功案例,而且吃力不讨好。电影海报上除了有“上海”的字样外,与上海再无任何关系。成龙是一个穿着清朝侍卫服的美国西部牛仔。
《上海正午》系列虽然没能延续《尖峰时刻1》的火爆票房和高效的产出比,但在《上海正午》中,成龙拥有了比《尖峰时刻1》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包括选角、摄影、剪辑和武术设计等。
因《尖峰时刻1》赚到大钱的新线影业很快(很快啊)在2000拍摄《尖峰时刻2》。新线给予了成龙进一步的创作权。成龙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来自于中国,一有机会便会反哺华语电影。影片宣传海报的背景就是香港维多利亚海港璀璨的夜景,还跑回香港的大街小巷取景。
而且成龙还启用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章子怡以及尊龙。影片首周票房就达到了6680万美元,北美票房2.26亿美元,全球累计票房3.29亿美元。
克里斯·塔克真的赢麻了。后来,这老哥在成龙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颁奖礼上,憨直地说:“大哥,我非常期待(那是相当期待)能和你再次合作,因为你和那么多演员合作过,让那么多人变成了有钱人。真的,好多人因为跟你合作而发了财。”
《神奇的燕尾服》是成龙与梦工厂合作的影片,是成龙对功夫戏剧和科幻特效的一次尝试。影片中的大部分主创都是因为成龙的名气慕名加盟。有人说,《神奇的燕尾服》加入了太多特效,这违背了成家班一贯追求真实的初衷。98分钟的电影看完后,脑海中只剩下成龙妖娆的舞姿和詹妮弗·洛夫·海维特的美颜。
《神奇的燕尾服》在今天的豆瓣上也只有6.4分,58%的人给了三星。
6.低谷时期
在成龙第一部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尖峰时刻1》之后的第6年,也就是2004年,成龙迎来了他在好莱坞的第一部A级大制作《环游世界80天》。这部电影由好莱坞实力最强劲、最土壕的迪斯尼投资1.1亿制作,更有施瓦辛格的加盟。
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而且早在1956年就有第一部同名电影。影片呈现的效果和风评尚可,迪士尼这次的大手笔就是要超越前作。可是当迪士尼高层正在盘算着如何用麻袋装钱的时候,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遇上了惊喜。
北美票房2400万美元,全球票房7200万美元,这样的数据就是耶稣也留不住它。不过,迪士尼血槽厚,不然免不了和投拍《风语者》的米高梅同样结局。原著小说在欧美有较高知名度,而且有电影珠玉在前。欧美观众大多是原著党,对小说中人物设定及形象根深蒂固。为了使故事情节更适合成龙功夫戏剧的特色,影片做了较大改动。
《环游世界80天》满世界打卡,遍及中国、德国、法国摩洛哥和泰国。剪辑显得粗糙,故事情节显得凌乱。虽然加入了大量中国元素,但人物造型和思维逻辑完全是美式的,比如莫文蔚浮夸的造型绝对能雷倒一大片中国观众。所以,电影在香港和美国同时遇冷。
此后的几年,成龙回归华语影坛。先后拍摄了《新警察故事》、《神话》和《宝贝计划》。华语电影的体量也在此后不断膨胀。在此期间,好莱坞的邀约经常被送到成龙手里,成龙依然保留了好莱坞的选择权。
新线没有忘记《尖峰时刻》这个摇钱树,所以在2007年向成龙抛来橄榄枝,决定筹拍《尖峰时刻3》。这次要赌一把大的,不再搞几千万的小项目了,而是直接一个小目标,斥资1.2亿。克里斯·塔克开出了2000万片酬 20%的票房分账的价码(老哥真敢要),最后总计4000万美刀。
或许他是对的,在纸醉金迷的好莱坞能不能红是一门玄学,能红多久更是玄学中的玄学。何不趁此机会大捞一把?谁知道明天是烈火烹油还是喝风吃土?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尖峰时刻3》后,塔克几乎没拍什么电影,更没有像《尖峰时刻》这样的代表作。
《尖峰时刻3》并没有新线预想的那样火爆,北美票房1.4亿,全球票房2.55亿美元。但《尖峰时刻》三部曲8.47亿的全球票房,再加上录像带、DVD租赁、电视版权、付费点播和其他衍生品,总收益保守估计也在11亿美元之上。所以《尖峰时刻》仍然是成龙在好莱坞最卖座的电影,也是他的代表作。
在成龙的自传中,成龙说他自己并不喜欢《尖峰时刻》,因为影片中有很多老美惯用的套招,这并不是成家班的风格。而且影片中很多让美国观众捧腹大笑的幽默梗,成龙也不知道笑点在哪里。反正,只要观众喜欢就好。港台影迷说,成龙去了好莱坞之后就被严重商业化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两头甜的甘蔗,有所得必有所失。
7.后好莱坞时代
《尖峰时刻3》之后,值得拿来说道的就是《功夫梦》和《英伦对决》了。《功夫梦》由哥伦比亚公司投资4000万筹拍。4000万的投资规模即使放在90年代的好莱坞也只能是中小成本的投资,更何况时代已经步入了21世纪10年代。
贾登·史密斯是好莱坞根正苗红的星二代,在电影宣发阶段,威尔·史密斯积极为这部电影站台背书。《功夫梦》虽然在内地遇冷,只有4700万票房,但北美票房达1.76亿,全球票房3.59亿,性价比很高。
很多人对成龙最近十年的影片颇有微词,其实,我们不必过分苛责。成龙是活着的传奇,即使是传奇,也有老去的一天。没有人永远18岁,但总有人18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书。
为什么成龙是独一无二的,在好莱坞具有不可替代性?从成龙和斯皮尔伯格的对话中,我们就能知道原因。成龙问:“你的《侏罗纪》是怎么把那些人和恐龙放在一起,而且把特效做得那么真实?”
斯皮尔伯格回答说:“这个很简单啊,我就是不停地按各种按钮,就是button,button,button。”
他反问成龙:“你在拍电影时,那么多危险动作,要么从楼顶跳下来,要么从峡谷跳下来,你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成龙回答:“我的更简单,就是开机,开拍,跳,咔,医院。”
至于家国情怀,成龙在奥斯卡终生成就奖上说:‘我要感谢我的家乡香港,我要感谢我的祖国。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这已说明了一切。
至于国际地位,成龙获得了奥斯卡评委会那帮学院派们的全票通过。即使在好莱坞,成龙也能在掌控动作设计的基础上去深刻影响导演、编剧、摄影和剪辑,华人影星无人能出其右者。这也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