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左F右A
两人11岁就相识了,是挚友也是知己。在合作早期,他们都以《铁臂阿童木》作者手冢治虫为目标,希望创造出同样以科幻为背景的漫画故事,但他们也意识到,一味地模仿手冢治虫就永远无法超越他,于是两人将目标瞄准了一个手冢没有涉猎过的领域——日常生活。
将科幻融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哆啦A梦的故事也由此开始了。
后来由于两人喜欢的风格不一样,就分开创作了,《机器猫》便由F独立创作,并在1969年开始在杂志上正式连载,并在此后的五十余年冲出日本,走向世界。
更重要的是,哆啦A梦开创的“机器猫模式”,深刻的影响着日本的动漫产业。
在《机器猫》诞生的1969年,日本正处在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1965至1970年间,是日本二战后经济增长持续最长的一段时间,一度被称为“伊弉诺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之一。
在此背景下,无数满怀激情的漫画家开启了日本的漫画纪元。少女漫、幽默漫、科幻漫画......大量的不同种类漫画充斥在市场上,和《机器猫》同样有影响力的也不在少数,但唯独《机器猫》慢慢的蹚出了一条围绕“漫画、动画、剧场版及周边”打造的商业链条。
在1969年漫画开始连载后,哆啦A梦的动画于1978年开播,两年后上映剧场版动画,此后基本维持着每年一部的节奏,并开始销售周边产品。
时至今日,日本的人气漫画基本还是沿用这个形式,制作方发掘个人漫画,进行动画制作后播出,中间插播剧场版赚票房与人气,最后卖周边形成闭环。
著名的集英社,每年要从浩如烟海的个人漫画家手中挑选漫画,再给选中的漫画家配备编辑、助手,然后进行包装、指导修改,最后进入动画制作环节,如果效果好能形成IP效应的话,再通过剧场版和周边进行持续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