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则,武则天曾为唐太宗的妃嫔,不管受宠与否,她在名义上,都是李治的庶母,算是李治的母亲,但是后来二人的结合,不仅将李治置于灭人伦、不敬父皇的火架上,武则天嫁父子二人,没有守孝,与程朱理学的思想再次违背,司马迁等后世史学家才会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两次嫁于父子二人,不以为耻。
对于武则天本人的评价,在唐代一直居于正面不仅是因为唐代多是她的后嗣,对她有天然的尊敬之心,还因为唐代的思想开明,支持女子再嫁对于婚姻中的你男女关系看得也没有后世的"妻为夫纲""出嫁从夫,夫丧从子"这样的礼制规定,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然而宋代后,儒家被确立为正统,她的行为在宋代就显得不合时宜,再加上她女帝的知名身份,抨击她可以为众人所知,对于确立、宣传儒家的思想观念,有天然的好处!而后世的明清时期,对于程朱理学的继承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明末清初的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武则天为君政绩上文所说的多是她的私人问题,她为君之能,在唐代也是被夸奖的多,原因还是上文的原因,中国自古就有"子不言父之过",她的子孙不好评价她的私人问题,自然也不好评价她的为政的举措。还有就是中国古代一直有当代为前朝修史的惯例,所以宋朝评价武则天还是因为她已经称帝,更多的史学家是站在后世之人对帝王的评价来评价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