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绪,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
女儿圆圆在三四岁时,
想买一种加了很多色素的饮料,
尹建莉明确告诉她,这个不卫生,不能买。
圆圆就愤怒地躺在地上大哭。
但尹建莉既没妥协,也没恼怒,
而是静静地在旁边等着女儿平复情绪。
最终,圆圆发现哭闹毫无作用,
只好乖乖起来,跟着妈妈离开。
尹建莉在书中坦言,
每个孩子都有这样“蛮不讲理”的时候,
如果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只会让孩子变得暴虐和叛逆,
而温和地坚持,却往往具有一劳永逸的柔韧力量。
正是在妈妈平和稳定的情绪中耳濡目染,
圆圆从小就性格开朗、品学兼优。
亲子教育书《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一生》中说:
家长的好情绪,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深以为然。
著名作家史铁生,年纪轻轻就双腿瘫痪,跌入命运的深渊。
面对这天降的横祸,
他狂躁、暴怒、嘶吼,一度想要自*。
他把所有的痛苦和绝望都发泄在母亲身上,
常常对她声嘶力竭、暴跳如雷。
可母亲却始终用精心的照顾陪伴着他,
用最温柔的慈爱呵护着他,
她用自己坚韧的力量,一点点化解儿子的满腔愤怒,
把他一步步从最黑暗的深渊中拉了出来。
后来,史铁生在书中自曝,
正是母亲安定平和的抚慰,
一次次成为自己绝望中的精神支柱,
激励着他燃起与命运抗争的斗志,
也让他最终写出一部部让人热泪盈眶的经典著作。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一个好父母胜过100个好老师。”
父母的温度,通常就是孩子成长的高度,
父母的眼色,往往就是孩子生命的底色。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
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起跑线。
情绪稳定,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
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也就是说,当面对孩子各种“不乖”时,
我们是任由坏脾气爆发,还是去控制糟糕的情绪,
其实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那当我们濒临暴怒的边缘时,
到底怎样做,才能避免情绪失控呢?
教育专家付立平告诉我们,只要能做到以下4点,我们的怒火往往就会消失一大半:
1.保持对情绪的觉察。
情绪快要失控时,在心里告诉自己:
“我现在生气了”,通常就是阻止失控的第一步。
2.对情绪做恰当的归因。
告诉自己,我之所以生气,
是因为我对孩子犯错这件事的看法引起,
不能完全怪孩子。
3.对情绪做及时的处理。
马上离开孩子,
找个安静的地方听听音乐、看看剧,做做深呼吸,
转移注意力,能快速平复情绪。
4.对孩子作安全感的确认。
告诉孩子,等自己感觉好了,
就会再回来,和他一起处理问题。
而当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
依然没能阻止体内的“洪荒之力”时,
也不要过于自责。
亲子作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
给出了情绪失控之后的补救方案——“3R原则”:
1.承认(Recognize)
承认自己情绪失控,并承认发脾气是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
向孩子真诚道歉,请求原谅。
3.解决(Resolve)
深入分析情绪失控的原因,
和孩子共同商议避免失控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