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踏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时,就暗下决心:要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去浇灌那一朵朵残缺的花朵。”这是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婷当年的初心。在十几年特教生涯中,她一直秉持这颗初心,在特殊教育的土地上耕耘着,收获着。
王婷是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她的学生是一群聋哑孩子,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他们的校园里,没有书声朗朗,有的是润物无声;他们的校园里,没有理想与梦想的张扬,有的是心灵之泉静静流淌。
不抛弃不放弃
细谋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收获
“说实话,我至少有半学期,每天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几度想要退缩,但是看见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我知道必须而且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既是责任,也是使命。”王婷说道。2015年9月初, 10名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走进王婷的世界,王婷告诉记者,这群小不点听不见又不会说,打手语更是看不懂,有的孩子整节课不进教室、在地板上打滚、哇哇大哭,有的还尿裤子……
“比如教孩子认识‘大’这个字的时候,我发的音是‘da’,他发成了‘na’,他们听不到声音,全靠眼睛看我的口型,用手一起比划。”在听障教学过程中,王婷积极落实“口语手语”双语教学。王婷所带的孩子,他们活泼、爱笑、认真,尽管口齿不清,却依然叽叽喳喳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因为听力障碍原因,小朋友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需要一个一个提醒,有时更需要一遍一遍重复,那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耐心。于是,王婷就用 “一看、二摸、三仿”的教学方法教他们发音。看老师正确口型的同时,配合摸鼻子感受鼻腔震动,摸舌头感受正确位置,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直到让听障孩子们学会了口型表达,手语辅助。
“熟悉校园、课堂常规、排队吃饭、正确入厕……反反复复教学的过程是枯燥无趣的,但是,每当孩子能正确发出口型、做出手语时,我心里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王婷说道。
既是老师也是朋友
用真爱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都比较差。面对农村来的残疾孩子,王婷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也对他们关爱有加。
“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同学们都叫她小九,家境比较贫困,总是很胆小、很安静,眼神很忧郁。记得第一次看见到她的时候,她穿着一件极大洗得发黄的连衣裙,因为太瘦,衣服显得非常大,整件衣服就空荡荡地挂在身上。”王婷回忆说道。
放学后,王婷跑到附近的衣服店按着记忆中小九的模样为她选了一套粉色运动衣。王婷说她永远都记得小九看到新衣服时那种努力克制兴奋的羞涩模样,孩子将衣服紧紧抱在怀里,似乎像抱着世界上最好的宝贝一样。自2015年起,王婷每一年都让小九有新衣服穿,渐渐地那个安静的小九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孩子的状况,老师看在眼里,课下都会跟我沟通很多,不管是晚上还是节假日,只要我有问题,老师总是耐心地帮我解答。老师一点一点的教我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更多的是给我们家长传递了信心,很感谢王老师。”小九的家长说道。
为了让班级教室更温馨,王婷告诉记者,连着几个下午放学加班加点和学生一起装扮教室,师生齐动手写写画画,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藏着爱意。装扮完教室的次日清早,当她踏进教室,看见黑板的空白处,不知是谁,将“王婷”两个字用两颗心圈起来,并染成了红色,孩子们仰起头,笑眯眯地看着她,她也回了孩子们一个调皮的鬼脸......
那一年,王婷25岁,是快乐的25岁,是一群听障孩子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