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日习惯养成一览表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3-02-21 17:23:31

北京童状元教育集团

孩子主动去做一件事,只会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喜欢,二是孩子能得到回报。

喜欢是在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想去做”;而得到回报会导致孩子分不清“回报”和“喜欢”,更像是“一场交易”。

培养孩子的自律,先要将被动变为主动,它绝不能靠物质奖励。

把兴趣和需求融入到教育中,孩子才会有“我想做”的状态。

找到孩子真正的热爱和成就感,他才会真正凭借内驱力做事情。

罗森塔尔效应:

改变,从给孩子积极的期待开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一群被随机抽取的普通孩子,通过8个月的“肯定式教育”,在成绩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自信心很强,求知欲也特别旺盛。

因此得出了一个教育真理:

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时,他就会按照父母所期待的样子发展。

它就像给孩子的暗示,你越向孩子传递正面的期待,孩子越觉得“我一定可以”。

一位“学渣”儿子考试只考了7分,爸爸却为他放烟花庆祝。

为的就是奖励儿子,激励他继续前进。

孩子每日习惯养成一览表,(5)

北京童状元教育集团

这个孩子以前成绩一直很差,经常考零分。

而这一次鼓励,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兴趣,不仅主动要求学习,成绩也得到了飞跃式的进步,从7分考到了57分。

鼓励是一种积极暗示,给孩子越多,孩子就越积极。

肯定和夸奖会给孩子信任感,这种感觉会支撑孩子的信念,让他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与其批评孩子“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如说“我们看到你努力了,下次再接再厉”。

语言中自然流露出的期待感,孩子就会有“我一定要做好”的信念,自驱力也会随之而来。

路径依赖:

从小培养好习惯,是孩子自律的关键

前不久,看到一个非常自律的小男孩。

这个男孩8岁,已经坚持晨读400天了。他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然后会大声朗读十分钟。

孩子每日习惯养成一览表,(6)

北京童状元教育集团

为什么他能坚持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已经将晨读变成了一种习惯。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路径依赖”:

人一旦进入某个路径,不论是好是坏,都可能对这个路径产生依赖,并且很难改变。

男孩就是进入了晨读路径,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所以很容易坚持。

孩子3-6岁,是大脑发育、性格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

此时,孩子还没有养成某一种惯性时,父母的监督,就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有一套教育智慧: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能力的时候,就要监督养成习惯;

监督的过程很苦,你必须时刻留意他;

等孩子定型了以后,路就好走了。

孩子每日习惯养成一览表,(7)

北京童状元教育集团

父母用正向的“路径依赖”,去监督孩子。

比如:放假期间,给孩子规定每天练字的时间,要读多少本书。

有了小目标,孩子就会有动力,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将它变成习惯。

破窗理论:

以身作则,营造自律的环境

有位朋友抱怨说,儿子最近总爱赖床,学习也不自觉。

当时很惊讶,因为那孩子一直都是班上的优等生,学习相当刻苦。

原来,暑假的时候,孩子开始喜欢赖床,还经常打游戏到半夜,写作业也开始拖拉......

这样的孩子其实是陷入了“破窗理论”

一旦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和玻璃,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有更多的窗户和玻璃被打坏。

就像孩子放纵和懈怠,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父母不及时纠正,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孩子建立起来的好习惯,很容易被坏习惯腐蚀。

要养成孩子的自律,就要从“根”上来修复孩子,而这个“根”就是父母。

父母要阻止孩子“破窗效应”的发生,只需要做两件事:

比如:孩子不爱看书,父母可以先自己拿起书来读,营造氛围。

自律的父母,才会养出自律的孩子。

孩子每日习惯养成一览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