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自尊心”,好像这是成年人的事情。
在职场受挫,被老板批评;
向女生表白,被当众拒绝;
吃饭忘给钱,被店家数落。
在这些时刻,我们都能够感知到自尊心的存在,甚至听到它在心里砰然碎裂的声音。
但是在孩子的身上,自尊心到底体现在何处,我们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成长为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呢?
首先,建立和孩子的沟通渠道。毕竟孩子的年龄小,遇到一些突然发生的挫折和困难,心思就会陷入混乱和闭塞中。
这时候,如果父母对孩子身上发生的细微变化没有注意,和孩子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就很容易因为拖延、隐瞒和误解,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况且即便是孩子,也会有一种天然想和身边的家人保持联系的主观倾向。
就算是父母不喜欢说话,总是很忙,但只要能够经常陪在孩子身边,时刻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保持关注和回应,那么也相当于,是在和孩子进行着情感和心理上的联系。
而在有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内心来说不缺乏安全感,将来在职场和生活中的表现,往往显得更加积极乐观和有主见,不会总是畏畏缩缩、患得患失的。
其次,和孩子沟通,要避免语言暴力。不能说无时无刻,就因为你是孩子的家长,就可以不顾他的脸面和自尊,在其他人面前随意批评和数落孩子。
或是只要孩子的成绩一退步,就控制不住自己,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地在孩子面前唠叨啰嗦。
显然这样的语言暴力,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殴打和伤害孩子的身体,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和情绪心理。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进行过分偏激地指责和嘲讽,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就会很容易在长期施加的语言暴力和教育焦虑下,形成一种偏执和固有的“低水平自我评价”。
即便是到了成年以后,往往也特别容易“社恐”,内心怯懦敏感、自卑畏缩,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和易挫败。
所以说,想要建立和培养孩子的自尊,避免语言暴力,是最关键的环节。
再次,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任何一个孩子的自尊与自信,一定是来自与他自身的能力、进步和评价相关的获得感、自豪感和愉悦感。
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和领悟感知的获得,都是他自尊不断积累和增强的要素。
因为我们作为父母,理应积极鼓励孩子尝试和学习,与他所处年龄段和身心发育相匹配的能力与爱好。
这样孩子在平时与其他孩子沟通、玩耍和攀比的时候,各方面的素质能力都不会差得太远,那么在人际沟通中自然也就不会缺乏自尊和自信了。
最后,要避免“包办式教育”,鼓励孩子主动尝试。其实有些父母,心底里很清楚,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让孩子做什么家务活,都感觉他笨手笨脚,反复做几遍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一下子感觉怒从心起,干脆从孩子手里夺过抹布和扫帚,自己全盘“包办”了杂活,这就有些操之过急了。
实际上,我们在引导和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即便是他做起来特别吃力,完成效率也不高,但也应该避免“包办式教育”,耐住性子等待孩子完成,并且客观、合理和适当地对孩子的努力过程与完成效果给予积极评价,甚至是适当奖励。
当然这样的事后评价,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和客观合理,绝对不能等到孩子做完,父母就闭着眼睛不分青红皂白、不切实际地过分夸奖。
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自身产生一些不匹配、不契合的自我评价,如果将来到学校或集体中生活,他的言行和能力不能表现出想象中的竞争优势,那么孩子一直以来形成的虚假自尊,就会因为强烈反差而导致心理崩溃,反而对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持,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总之,父母帮助孩子培养和保持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一言一行就可以做到的。
在与孩子相知相伴的家庭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建立和孩子的沟通渠道,避免语言暴力,在孩子取得进步后给予积极评价,并且避免“包办式教育”对孩子实践技能的扼*。
此外,很多父母口口声声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家孩子作比较的陋习,也应该歇歇了。
可见,只有父母细致入微地做好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和小事,孩子的情绪和性格,才会拥有真正的自尊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