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到了期末冲刺阶段,小飞妈妈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小飞今年上二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中下游的位置,老师也经常反映他上课分心走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回到家做作业,爸妈不催就不会主动学习。
就拿写作业的事情来说吧,孩子回家后总是要先玩上一会儿,妈妈不指着鼻子骂,孩子就不肯开动。
好不容易拿起了笔,孩子又拖拉、磨蹭,不是发呆,就是吃零食、喝水、上厕所,注意力根本就不在题目上,写下的答案错漏百出……
妈妈无奈之下,只好虎着脸给孩子立了几条“规矩”:
放学回家后稍作休息,就要开始写作业;
写完作业要预习、复习功课;
每天坚持半小时课外阅读;
九点半以前必须上床睡觉。
妈妈本以为有了规矩,就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可孩子照样阳奉阴违,让她感觉无计可施。
一直致力于研究大脑发育与育儿方法关联性的精神病科临床教授Daniel J. Siegel博士为“discipline立规矩”提供了新的科学研究维度。
首创性地揭示了大脑结构发育与“立规矩”方式之间的关联,解释了为何有些方法对孩子是无效的。使用不当还会对孩子整体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Daniel J. Siegel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发现,自我控制与大脑结构之间存在着普遍规律。试着将大脑结构想象成一所复式房子,有楼上和楼下两层。
“楼下大脑”包括边缘系统和脑干。这是大脑中体现原始功能的一部分。
负责:
呼吸、眨眼、心率等基本功能
先天反应(战斗、逃跑或僵持)
强烈的情绪比如愤怒和恐惧
其他强烈的情绪、身体本能
“楼上大脑”则主要包括大脑皮层,这部分和思考、想象力、制定计划等能力相关。
掌管:
合理的决策和计划
控制情绪和身体
自我认知
同理心
道德品格
如果孩子的“楼上大脑”运作良好,他们就会非常善于平衡“楼下大脑”带来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强烈反应与冲动,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预见后果、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并且善于体谅他人的感受。
“立规矩”的本质是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训练他们有足够的理性和自控力保持正确的行为,而这些都是由“楼上大脑”掌管。
“立规矩”的方式将影响“楼上大脑”的健康发育
关于神经可塑性—大脑适应性的研究已经证明,重复的经验将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
立规矩这件事几乎每天发生,包含了孩子早期人生中大量的经验体验,父母应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方式毫无疑问将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
不如,当孩子学习不专注、做事拖拉磨蹭效率低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对孩子使用冷处理方式(面壁思过、关小房间),让孩子独自反省。
这种方式看似是平和有效的,但是实际上给孩子留下的经验体验是“孤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