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孩子打人是很常见的一种行为,包括小学生,在我当老师的那段时间,每天收到最多的告状就是谁谁谁又打人了,我被谁打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打人的动机也是不一样的,包括被打时的反映。那么遇到孩子打人或者被打,家长和老师需要怎么处理呢?
通常,发生在学校的“战争”,如果没有造成伤害实质的打架。老师都会先去了解事情的真相,然后叫来当事人进行沟通,最后让双方握手言和。而老师们也是非常头疼孩子打人的行为,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和费时。所以,老师通常会将打人的意识扼*在萌芽中。
1、 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和挨打的原因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打人或者被打的行为归咎为,别人家的孩子欠招。不管怎样,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受害者。其实这属于过度保护孩子了,那么对于小宝宝来说,打人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想和他人交流的诉求呈现方式。还有的宝宝,因为没有得到正确沟通的方式,比如想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或者引起同龄人的注意,他会选择通过打人来表达对社交的诉求。这种攻击行为的打人,通常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也就是在孩子掌握了社交方法后,打人的行为就会被他自动屏蔽了。但是父母应该在孩子第一次出现打人的行为后就引起注意了,要告诉孩子,正确引导孩子,什么才是合理的沟通社交方式。只要让孩子明白打人这个方式不对即可。
那么对于孩子被打,家长也应该为孩子心理疏导,告诉孩子如何先保护自己。太小的孩子,无所畏惧,这就需要家长及时介入。在这里,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更应该让小学生明白打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而被打后,如果自己不能解决,要求助于老师和家长。
2、 及时制止、让孩子自己解决
通常我们了解了孩子打人的原因和动机后,都属于事件已经发生完了的阶段。那么在家长或者老师正当下发生的打人和被打的行为,就应该及时制止。讲当事人双方分开,给予安抚和解决办法。对于小学生,我通常会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如果是比较恶劣的打架事件,那肯定是需要请家长的。但不管如何,只要是发生在当下的打人行为,都需要及时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