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家庭干预,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没动机”“没主动语言”“不配合”。常用的等待、延迟满足等技巧,还是不管用?怎么办?
实际上,从应用行为分析的角度上看,大家还是没有把这些细节吃透,缺少相关的元素和衔接链条,接下来,分享一些我们老师日常操作的干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聊聊几个基本原则
1、时机为王:每个技巧的运用,都要瞅准孩子最感兴趣、最需要注意的那一刻。后续的应对策略也得备着,这样才能见招拆招。
2、前置准备不可少:如果某个技巧孩子不买账,别急着换招,先回头看看是不是前置条件没铺垫好。
3、非言语信号很重要:你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都是鼓励孩子开口的“秘密武器”。别忘了用它们传递“期待”和“鼓励”。
接下来,咱们上干货——十三个小技巧1. 兴趣引诱
美食诱惑:在孩子面前大口吃他最爱的零食,一脸陶醉,就是不给他。看他能不能忍得住不开口要?
泡泡魔法:吹泡泡,让孩子追着跑,突然停下,看他会不会急着喊“还要”?
玩具乐章:玩有声玩具,故意在孩子面前按响,然后停下,等他来“请求”继续。
2. 突然中止
喂食小把戏:喂饭时,给一口就停,让孩子主动说“还要”。
浴室惊喜:洗澡时,水柱玩得正欢,突然一停,看孩子怎么反应。
音乐暂停键:听歌时,突然静音,等孩子来“质问”。
3. 激起好奇
触感探索:让孩子摸摸不同质感的东西,比如湿湿的、粘粘的,激发他的好奇心。
积木异类:搭积木时,故意放块石头进去,看他会不会问“这是什么”?
神秘盒子:有声玩具放进不透明盒子,让孩子猜猜里面是什么。
4. 制造干扰
游戏关卡:设置游戏关卡,需要孩子表达才能通过,比如“我要玩滑梯”。
教室小卫士:下课时,教室门口设个“关卡”,让孩子说“我要出去”。
工具争夺战:第三人突然拿走孩子手上的工具,看他会不会主动要回。
5. 刻意忘记
餐具失踪:吃饭时,故意忘给汤匙,看他会不会主动要。
美劳课小插曲:发剪刀时,故意漏过他,看他怎么反应。
不喜欢的礼物:给他一个不那么喜欢的食物,看他会不会提出异议。
6. 故意装傻
伸手要空:明知孩子手里没东西,还伸手要,看他怎么应对。
错解肢体语言:孩子伸手要抱,你故意装不懂,看他会不会说清楚。
挡路不闪:不小心挡到孩子,别急着让开,看他会不会说“让一让”。
7. 吊人胃口
拼图慢慢来:玩拼图时,一次只给一片,等他来“讨要”。
饼干小份:吃饼干,一次只给一小块,看他会不会要求更多。
看得见摸不着: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高处,看他会不会请求帮助。
8. 出乎意料
食物里的玩具:分食物时,故意放个玩具进去,看他会不会惊讶地说出来。
脸盆变帽子:小脸盆戴头上,看他会不会笑出来,然后说“好奇怪”。
铅笔削苹果:用铅笔去削苹果,看他会不会指出你的“错误”。
9. 寻求协助
发条玩具罢工:玩发条玩具,停了之后给孩子,看他会不会请你帮忙。
打不开的容器:食物放在孩子打不开的容器里,等他来求助。
重物挑战:故意让孩子去拿他搬不动的东西,看他会不会请你帮忙。
10. 改变规律
餐具大挪移:餐具袋换个位置,看他会不会注意到并说出来。
录音机罢工:录音机插头事先拔掉,看他按了没反应会不会问。
11. 创造规律
滚球前的仪式:每次滚球前都说“给我”,然后伸手,几次后等他主动。
玩偶问好:玩偶依次出场问好,第四个不做反应,看他会不会主动问。
数数游戏:发东西时数数,几次后只数“1”,等他接下去数。
橡皮鸭的叫声:洗澡时,橡皮鸭每次出场都叫,看他会不会模仿或期待。
12. 搭建桥梁
家庭小使者:出门前让孩子去请爸爸开车,看他怎么传达。
晚餐问卷:让孩子去问姐姐晚餐想吃什么,锻炼他的沟通能力。
传话小能手:让孩子帮忙传话或送东西给第三人,看他怎么完成。
13. 创造互动
分享大奖:故意给孩子大奖,鼓励他分享给别人,看他怎么说。
食物分享:跟孩子要一口他正在吃的东西,或者让他分享给在场的人。
合作玩具:只提一样玩具,让孩子和同学一起玩或轮流使用,看他怎么协商。
小小分发员:请孩子帮忙分发东西给同学,锻炼他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技巧,就像是打开孩子语言世界的钥匙,每一把都能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在这样的互动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主动语言一定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