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低压槽》最终口碑好坏,票房高低,张家辉接下来又会回到演员的位置中,这对观众们来说,总是个好消息。
“不需要其他人的意见,你在戏里看到的都是我的主意”
他说,自己对当导演其实没有野心,但是《低压槽》这部电影,从剧本构思到后期完成,整整占了张家辉职业生涯的两年时间,两年间,这位戏约不断的演员没有接下任何工作。
“既然决定要做,就要把它做得彻彻底底。”
因为这样的决心,他从剧本开始,就进入了几乎心无旁骛的状态,正式拍摄前,张家辉和剧本磕了九个月,不是隔两天去看一看、改一改的九个月,而是每天都在想、每天都在调整的九个月,到正式开拍的时候,张家辉觉得“剧本上98%的问题都解决了”。
除了他自己,这部戏的主演有同样做过导演的徐静蕾与何炅、有公认演技派的余男,还有苗侨伟、林雪等等香港资深演员,在磕剧本的过程中,张家辉说自己把每个人的角色,都演过好多遍了。可以想象,他一个人在工作室或者家里,模拟徐静蕾扮演的神秘人物,应该说出什么样的台词;思考何炅扮演的警局上司,应该有什么样的动作,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导演和编剧,都是用这样的“笨方法”,在拍摄前想好一切的可能,但是对一个新手导演,尤其是一个演员出身的新手导演,这大概是他抵达自己心中画面的最有效方式。
“全心全意投入,不惜一切履行自己想做的事”的导演张家辉,与观众印象中,那个为了角色不怕付出的演员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不是他的粉丝,可能没有几个人想到,张家辉对作品中“个人产出”的执念,与他在人心中随和老实的形象,相当不同。
他2014年第一次做导演拍摄的电影《盂兰神功》,虽然是自编自导自演,虽然被很多人肯定“作为处女作还是像样的”,但是张家辉自己“心里不舒服”,因为他觉得那部电影,有一部分的功劳来自于执行导演。
《盂兰神功》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张家辉(做的),觉得有一点对观众内疚。人家喜欢你,但是你拍的是有执行的人,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我的。”
为了解开心里这个疙瘩,他没有等很久,又拍了第二部恐怖片《陀地驱魔人》,其中没有其他人的想法,“所有事情,你看到的,都是我的主意,都是我想要的,我才觉得能补偿一下支持我的观众。”
《陀地驱魔人》
对作品这份近乎于“精神洁癖”的专属感,到《低压槽:*之城》时,当然不会降低。
这部电影的名字,张家辉好几年前就想好了,要用这样低沉晦暗的气象名词,给自己的第一部犯罪警匪片命名。实际上,从片名到创意到剧本甚至到拍摄,这部电影的全部决定性意见,都只来自于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