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找之前合作过的任何一位导演去聊这件事,杜琪峰、林超贤……这些让他在演员路上堪称“重生”的前辈们,他没有让他们对自己的导演路保驾护航;出品人于冬说,张家辉也不太听各个投资人的意见,包括他的好朋友、这部电影的投资人之一古天乐。
实际上,从《陀地驱魔人》到《低压槽》,古天乐一直是张家辉导演电影的投资人,但他一直,没有给过张家辉任何意见,没有干涉过创作的任何一步。“这个人很相信我,他从来都是信任、放手、放心。”
好奇是不是因为古天乐与张家辉本就是好友,太了解对方的个性,对自己导演的作品愿意百分百掌控,所以才不去问什么、讲什么。就算在采访中,张家辉也说了不止一次“如果我要咨询别人的意见,那也不是我自己,我做我自己的电影就是我自己,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忙,我要干这个事情就是我来干。”“我的东西,无论你在戏里看到什么都是我的主意。”
导戏资历还非常浅的张家辉,自然谈不上什么作者电影,也不能说,他对这部电影最终在观众心中的质量完全自信。只是他拍电影,想表达的是自己,怕别人丝毫的介入,就影响了初衷的传达。如果某个重量级前辈来保驾护航,或许影片会得到更多认可,但那不是从他本心出发,就算拍出高分佳作,也会让张家辉心中不畅。拍电影是为了得到认可,还是为了自我表达,他显然坚定选择后者。
“不想夸自己的电影有什么特别,观众的答案才是真实的”
当年,张家辉凭《激战》到处拿奖的时候,采访总被问到拍那部戏付出了多少辛苦,印象极深的是,他说过好几次这样的话“不想说拍戏有多么辛苦”“对电影的付出我不想说太多,每一位电影人对电影的付出都一样多”。
他愿意去做,不愿意去讲,不管做演员还是做导演都是如此。做这部电影的过程里,他没和任何人去求助,在遇到压力的时候,他也没和所有人去倾诉发泄。
遇到压力太大的时候怎么办?
“就解决问题,哭啊喊啊都没用,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承担所有面对的困难,这个最基本最起码的,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样。不是遇到问题就大骂大喊,没必要,没建设性的事情就不要做。如果做一个事情对戏没贡献的,那要干什么呢?”
对自己在片场解决各种问题的事例,他也是轻描淡写,只说自己做演员的时候,就看过很多其他导演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如今自己遇到各种突然发生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一些。
采访张家辉的时间,距离《低压槽》上映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很想知道,在他自己心中,拍一部以卧底为主角的警匪片,与港片中那些经典之作有什么分别,更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去碰这个毫不新鲜的故事,想给观众带去什么。
“我不知道跟别的电影的区别是什么,而是我尽力把这个影片,用怎样一个心态来拍。我自己再怎么说,都是我自己夸自己。留着观众看完之后告诉我,那个答案才是真的。”
他的普通话实在不好,能理解出来他想说的其实是:我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努力拍摄,但是具体和其他那些片子有什么不同,我也不知道。
张家辉说,他在拍摄时,有想过如果自己是一个观众,进到电影院后想看到什么,但是他还不愿意只按照观众的想法去拍,因为电影里必须加入他自己的个性“我不能拍一部纯商业,但没个性的一个作品,所以我的个性是比较强,我就希望这两方面的平衡都能达到”。
做了四年警察,演了几十部警匪片,这是第一次,他以导演的身份创作警匪片,听张家辉讲这些,可以确信的是,他没有想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吊高观众的期待;也没有给自己留好后路,大肆讲述执导过程中的不容易,万一电影不成功给自己留下同情分;更没有想把这部电影可能会得到的差评甩给别人,他说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创意,这是自己决定做的,所以拍出来的,都是自己想表达的。
在一个线上访谈中,张家辉这样去形容《低压槽》这部他自己编剧、导演作品的用意“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至少去争取,尽你的心意,本分,去做让你自己舒服的事,你愿意去履行你个人的一个理念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