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肩胯的重点就是
沉肩松胯和沉田挤胯
在理想状态下这些环节都是由松沉状态就可以完成的
不需要用力
就是身体一放松,肩胛就会下沉到位,丹田亦然
所以经常会听老师说
你放松就行了,不用那么刻意
殊不知对于初学者来说
尤其是和我一般没什么天分的人
不着重用意使劲根本就做不到
由于长期对身体的错误使用
肩胯这些关节都僵硬到出现各种劳损和炎症
所以在开始阶段想要松沉,又不得不格外的用意、用力
不过这样倒是有个好处
那就是让人更容易体会到另一个反向的力
在我们不停用意去压低肩胛的时候
你的颈部会不自觉地向上伸
因为如果头颈不往上顶
肩颈会整体向下,肩胛相对于脊椎也就没法实现下沉了
所以这个与肩胛形成明显对拉的力量就是
“虚领顶劲”而这个顶劲如果在行拳时没领住
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肩部没法持续保持下沉
前文介绍过不沉肩
通过腰胯、胸肋上送的缠丝劲就无法完全转化给手臂
所以“虚领顶劲”是躯干拧转发力环节的最终保证
词意之争以前刚接触太极拳的时候
我第一看到这个词就觉得很别扭
感觉念起来拗口,都不像中国词
不知道用河南话发音是不是会好点
最初我用简单的直觉认为
这个词可能在流传中搞错了
按其意思和发音最可能的是“虚领顶颈”而不是“劲”
虚就是虚拟、假设,
领呢就是衣领,
顶就是上顶,
颈就是脖子。
对,“虚领顶颈”就是假装有个领子一直顶在脖子上
而从明清到民国都常见的这种正装高衣领
正是我理解中的样子
只要有这么个领子卡在那
人一缩脖低头就会被磨到
就像现在仪仗队为了练习站军姿在领子上插针一样
就是为了时时提醒着你
不管我当时理解得对不对
其实最后意思是差不多的
还是知道这个劲和谁相对最重要
是顶还是领?当时也查过网上很多对这个“虚领顶劲”的解释
总体感觉就是云里雾里的
常见的说法是
把“虚领”和“顶劲”分开讲
说“顶劲”是指头顶百汇
不是指向上顶,而是要领
大家应该都听过,就是类似头悬梁的意思
可头悬梁是外力啊
所以又在“虚领”上做文章
基本都是往道家的各种奥义上引
看了一大通现在也记不清了
总之就是用一个若有若无的“虚”字讲的我是似懂非懂
当然也有说这个顶劲就是要向上顶的
就这样看他们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论证、去争辩
好不热闹、好不细致,又好不复杂
对于是该顶还是该领呢
我的理解是
初期不能做到松沉的,只有刻意地去上顶才能完成上下对拉
后期熟练了,随便一松就可以下沉了
那时上下对拉的感觉就变得很淡了
也可以说是上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你就觉得没有在刻意上顶
那种感觉就是所谓的“领”了
沉田挤胯也是同理
不同的叫法其实只是在不同阶段的用力感觉不一样而已
关键都是看本阶段能不能做到松沉
所以回头看那些争辩都很没意义
总结:我做这么多期视频的本意
就是因为我在学拳过程中见到了太多人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
但又要强行解释自己的观点
就会盲目引用道家和中医的各种词汇
明明自己也圆不回来还是要硬往高深里引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浅显的道理玄学化
我现在的观点很简单
只要搞清楚这些力的来处、去处、相互作用
就不会纠结于那些可能只是局限于地域用法的字词
又或是在流传中被夸大或扭曲的语句
这无论是对学的人还是教的人来说都有利无害
好了,下期我会继续聊聊“虚领顶劲”的运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