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太后是西汉文帝的母亲,在两汉四百年近百位皇后、皇妃中最低调、最平凡,却又是最传奇的一位。
众所周知,西汉东汉两朝是太后干政最厉害的朝代,西汉先后有汉高帝吕后、文帝窦后、元帝王皇后(王莽的姑母)执掌大权,东汉先后有汉章帝窦后、和帝邓后、安帝阎后、顺帝梁后、桓帝窦太后、灵帝何后临朝称制。太后干政既有威压天下的辉煌,也有政治倾轧屠*的悲惨,不少人前脚走向人生巅峰,后脚便是刀下陨命全族被*,可以说是个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
薄太后的大半生都在残酷的斗争中度过,然而她却安然躲过敌人的摧残和威胁,为西汉王朝贡献了一位贤明的皇帝,其经历不可谓不传奇。她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薄太后早年丧父,母亲魏媪是魏王豹的宗室女,便一同到魏王那里生活。秦末楚汉之争中,魏豹被刘邦击败,薄太后被俘虏后成了个织布的奴隶。从诸侯宗室之女到奴隶,这样的身份转换无疑让她很痛苦。薄氏与管夫人、赵子儿彼此相熟,互相约定说:“先贵无相忘。”
这句话大家可能非常熟悉,能想起来在哪见过么?
没错,就是陈胜和佣耕者们说过的那句著名的约定,只不过陈胜他们说的稍微有所区别:“苟富贵,勿相忘。”
这两句意思雷同、措词相近的话,是不是也太巧合了?
事实上这话可能并非当事人原话,而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根据史料进行的再加工,加入了自己的合理想象。
二十四史诸史最有文采的首推《史记》,个中缘由,除了司马迁著史之精神辉耀千秋,也要归功于太史公高超的文采,通过生动的人物语言,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后来刘邦偶入织室,见薄氏长得颇有几分姿色,便把她纳为夫人。刘邦风流成性,走到哪都不忘娶夫人,他宠爱的戚夫人便是在定陶娶的,薄后虽然被纳为夫人,但并没有得到刘邦特殊的关爱,她的命运似乎和无数遭到冷遇的夫人一样,灰暗而绝望。
从早年经历来看,薄氏自幼寄人篱下,需要小心谨慎地过生活,难免会形成低调内敛的性格,不会刻意去表现什么,也不敢大胆主动地追求什么,这种性格确实不大容易引人注意。
而刘邦当时已经五十岁左右,男人到了这个年纪,大部分更喜欢年轻活泼、善解人意、善于奉迎的女子。汉王刘邦常年东征西讨,身心疲累,更需要诸夫人及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薄氏的性格根本不适合扮演这种角色,夫妻之间连基本的感情沟通都没有,你怎么强求她主动给刘邦送上温暖。因此,薄氏被汉王疏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薄氏的好友管夫人、赵子儿也都被刘邦纳为夫人,这两位可能因为性格比较活泼,受到刘邦宠幸。刘邦在成皋期间,管、赵两位夫人闲坐说话,管赵二人提起当年与薄氏勿相忘的约定,被汉王知晓,这才想起还有个薄氏夫人。
刘邦是个情商极高的人,他不仅驾驭属下臣僚颇有一套,对待妻室似乎也挺有人情味。出于怜悯,刘邦召见了薄氏。
别看薄氏平时做人低调,不争不抢,但她失意而不绝望,一旦机会降临,她的反应极其迅速而准确,把机会变成了一生最关键的转折点。
薄氏对刘邦说:“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这句话巧妙地戳中刘邦的兴奋点,这是在恭维刘邦是真龙之身。当时楚汉相持于成皋,两军苦战不知胜负,刘邦本人对未来的前景把握也不大。薄氏这句话虽然只是个吉利话,但吉利的恰到好处,让刘邦听来十分受用,谁不喜欢讨个口彩啊。
高兴之下刘邦临幸了薄氏,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与薄氏有了夫妻之实。也就是这么春风一度,薄氏十分争气,顺利地*,而腹中的胎儿,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汉文帝刘恒。
现在许多年轻夫妇*十分困难,有些人需要长期调养身体才能如愿。其实现代人营养水平比古代高出许多,*难并非体质原因,更多是精神压力导致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薄氏虽然长期受冷遇,但她的心理状态调节的很好,并没有因此而压抑郁闷。否则别说*,说不定早就像许多冷宫妃子一样抑郁而亡了。
所以说,人生难免遇到逆境,面对逆境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必须保持一个强大的内心,才能争取到逢凶化吉、转败为胜的可能。
薄氏怀胎十月,顺利为刘邦生下第四子刘恒,后来被封为代王。刘邦的事业也走向了巅峰,击败项羽建立起大汉王朝。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薄氏虽然生子,却依然没有太受宠爱。
(图)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
汉高帝刘邦的后宫局势比较复杂,正宫皇后吕稚虽说是患难糟糠之妻,地位非常稳固,但是由于皇帝本人权威非常之高,皇帝喜欢谁便去临幸谁,吕后虽然嫉妒宠妃,却也无可奈何。
刘邦最喜欢的妃子是戚夫人,戚夫人儿子刘如意因为乖巧可爱,性格与刘邦类似,故而极受喜爱。而吕后所生之子、太子刘盈却因为懦弱渐受冷落,戚夫人日夜向刘邦哭求要改立如意为太子,发展到后来,刘邦甚至真的动了念头,最终因为张良等重臣支持刘盈而作罢。
而这时薄夫人一直在默默旁观,不争不抢,低调自守。父母是子女一生的榜样和老师,代王刘恒完美地继承了母亲薄夫人的好习惯,性格与其母亲很相似,平素很低调,在诸皇子中不是很显眼,故而母子两人在惨烈的后宫之争中躲开了许多明枪冷箭。
刘邦驾崩后,吕太后随即控制了朝政。这位从兵火中走出来的太后性格十分刚强,她对刘邦的诸位宠妃进行了疯狂报复。刘邦八个儿子七个都封了王,被分派到各自封国,按理说诸王之母都要随王就国,但吕后刻意报复,把戚夫人等妃子被扣在了宫中。
唯有薄氏素来低调,代王刘恒又对刘盈没有丝毫威胁,母子二人得以顺利出宫到代国去了。
这一去,令薄氏和代王避免了*身大祸。后来,戚夫人被处以残酷刑罚,砍去手脚,变成“人彘”,受尽痛苦而死。赵王如意也被吕后毒死。另外一位皇子梁王赵恢也因为得罪了吕太后而失意自*。燕王刘灵似乎也得罪过吕太后,他去世之后,某王妃所生之子被吕太后遣人*死,竟致绝后。唯独代王始终安然无恙。
当然如果良好的品德的价值只在于避祸,未免有点负能量。
薄太后良好的品德和低调的风格,最关键的作用是帮助刘恒夺得帝位。
吕太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老臣发动政变,铲除吕太后几位当权的侄子,要迎立高帝的儿孙回长安继承皇位。
按照长幼顺序,当时首要人选应是汉高帝的长房长孙、齐王刘襄。齐王在诸吕之乱中起兵讨伐诸吕立下了大功,按继承顺序又非常有优势,按理说继位没什么问题。
但是诸大臣们犯了嘀咕,刘襄的舅家驷钧品德极差,如果立刘襄为帝,吕后擅政的局面将会再次出现。诸臣刚刚经历大难,一致反对立齐王。
而薄夫人素来名声不错,娘家人也没有什么恶名,薄夫人的弟弟薄昭似乎颇受人称赞。众臣出于抑制外家势力的考虑,终于决定拥立代王。
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他的为政风格与性格也很相似,不好大喜功,驭下也不过于严苛,朝政维持了稳定向好的局面;统治政策上,他目睹秦末全国大乱的惨状,尽力减少民众负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民生逐渐改善,国力也渐渐提升,为著名的文景之治开创了大好局面。
薄太后低调的风格并没有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她充分吸取吕太后的教训,基本不插手干预朝政,对娘家子弟也教育管理的非常好,使得薄昭等人安享富贵。对比后来窦太后、王太后(汉武帝母亲)、王政君(王莽姑母)等强势太后,她们一味倚仗娘家兄弟侄子把持朝政,窦婴、田蚡、王莽等外家子弟反而因此招致*身之祸。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为人之格局,还是处世之智慧,薄太后在汉朝诸太后中实在算得上是个高手。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无不争,正是薄太后的终级制胜秘诀。
作者:票非人,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美人心计》、《王的女人》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