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又七年大结局,一年又一年大结局33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3-01-16 22:24:18

这几年疫情影响加上陪伴小朋友成长,都没怎么留意看电影这件事。人生七年的大结局直到今天才下载下来好好看了看,之所以说是大结局,因为有的受访者活到63岁基本可以说是人生定型了,也活明白了,了悟了三代人的人生真谛,再就是不光有的受访者已经患病去世或即将去世连导演本身也已经告别大家了。所以应该不会有人再接力继续拍摄他们这批人的70岁,77岁,84岁乃至更远。不过能从7岁跟踪拍摄到63岁已经完全可以称得上最伟大纪录片之一了。其实我们也大可找一群小朋友拍摄类似的人生纪录片,我们流行的说法是三岁看老,再就是十年一个人生阶段,所以我们可以从3岁开始拍摄第一部,然后13岁,23岁,33岁,43岁……这样每十年一部一路拍摄到83岁,也主要围绕一些人生三观,阶层变化,职业事业,婚姻家庭,儿女教育,社会制度,人生选择等话题,不光可以给个人生活启发,还一定会从这些个体在时间长河里的真实案例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国运的兴衰,也是很值得一*公益项目。

英国人俗称从七岁看七十,这也所言非虚。七岁的时候性格的底层已经形成,基因与童年影响则伴随一生。如果7岁的时候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或出身于贵族或贫民阶层,那么这种被动的宿命因素对一个人的前半生影响更大,甚至是决定性的。

三年又七年大结局,一年又一年大结局33(1)

出身时家庭的阶层或者父母的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自信,自信的重要性被用人生几十年去屡屡提及,这是不同阶层的人在软性层面上的最大区别之一。举个例子,其中两个出身非常普通的孩子在长大后回忆道,这种不那么自信的性格表现为:相互知道想说什么,该说什么,但就是不说、等着对方去说。隐含着的影响是这在一些诸如选拔,职场,比赛,恋爱等场合都不占优势,容易丧失机会,无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力争上游。

在跟拍的这些英国受访者里,不论他们去了澳大利亚还是美国,离婚率似乎都很高,人们考虑伴侣对人生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没有孩子,一个与几个孩子的差距还算好,但经过两代之后,十几个孙子辈的幸福感差距就很大了。像其中一位一直没什么成就的黑人男子在五六十岁接受采访时被问道这个话题,镜头切到他身边的茶几上,一大堆儿女子孙们的照片,加起来有十几个孙辈的可爱的孩子,这让他毫不犹豫得说出自己的人生绝对是幸福美满的,融化了自己从出身到成年以后的种种艰辛遭遇。

那些看起来幸福的让观众羡慕的夫妻,关键是两人互补,有爱。因为互补而相互提醒帮助,因为互补而欣赏彼此灵魂的深处与性格的本质,因为互补而时间越长经历的越多越感恩彼此,由此越互补越有爱。

有普通阶层的受访者在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提到两代人的生活难度不同。一个是以前的公屋比较多比较容易申请而且可以作为中间过渡来换到大房子进而在城市改变人生阶层,而现在则很少并且很难申请了。再就是他们有提到二胎贷款,基于此政策而敢于生养更多孩子,借此换新房子大房子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个政策也很值得我们借鉴,毕竟我们也面临阶层固化,结婚率生育率需要提高的现状。如果给个与房贷同级别的每人上百万的免息二胎贷款,那么对于年轻人度过难关,更有信心得组建家庭是有帮助的吧。

尽量不让小孩早早去读寄宿学校,让自己成为影响他成长最多的人,而不是其他人随意形塑他们的人生。以前觉得在办公室多待几个小时很重要,但其实后来明白了,看孩子们演话剧,或者一起参加运动会,要更加重要得多。

三年又七年大结局,一年又一年大结局33(2)

到了63岁这期,得病成了普遍经历了,得病的问题并不怎么害怕,只是担心家里的亲人们。再就是有的人担心自己这代还可以享受很好的医保基金,而子孙后代们则很可能面临医保不够用的情况。不知道英美国家打算怎么解决或者正在如何解决?我们将来也面临着每两个人缴费,却有三个人领钱的这种比例倒挂的现象,减少乃至地方局部亏空是要靠未来科技生产力再次革命来拯救了吧,让社会变得更加富裕,用更少的人力劳动来创造更多粮食,资源和金融财富。

事业方面,有受访者感触在美国比在英国干成事更容易。连优秀的英国人都这么说,那可见美国的自由开放文化,教育环境,科研创业条件等的确是值得全世界各国学习。那么多优秀留学生前往美国并争取留下来,也是因为这个。

一代人被一代新技术和新模式所替代,或者即便不是完全替代,就如优步软件对传统出租车司机的影响,而是打击下降三分之一或更大部分的收入,那么他们就需要接受这一点宿命,从伦敦东区搬到乡下去过朴素的晚年生活。未来我们80后90后是不是也有可能面临这种科技对人工的大面积替代效应呢?到芯片植入,智能机器人,VR,元宇宙等科技革命的时候,60后与70后们可能已经退休或攒够了养老钱,而四五十岁的80后90后们则面临被它们砍掉百分之三五十的收入,抢夺走诸多工作岗位,被动裁员然后搬迁到小城市或郊区乡下过俭朴的归隐生活。

三年又七年大结局,一年又一年大结局33(3)

看B站视频就会看到一些弹幕以及下面的评论等,感觉现在的年轻人跟我们或者更老一点的一代人相比较,同样年龄阶段下,如果我们对三观等事情的判断力是6分,那么现在他们应该有8分,而实际获得的信息与知识面以及做出的判断与层次,则达到了10分,甚至12分,也就是甚至某种程度上在某些方面,已经知道的过于多了,过于老成,过于精明,过于看得穿了。这一点既让我们不可低估它们的理解力,视野,格局与智商,不再那么好被宣传机器忽悠,同时也要知道他们不再有当年王朔姜文他们那种阳光灿烂动物凶猛的激情,那么多的无所畏惧,反思批判与担当,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务实,更加现实,更加娱乐,更加佛系,更加软塌麻木无所谓,更加得不看将来而活在当下。所以,即便我们拍出《人生七年》,把其中一些人生道理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一定觉得适用,不一定认可与接受,哪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一点是有点让人无奈的,这一点让我们既要寄希望于未来人,又忧虑未来人,但愿不是在杞人忧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