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上映。电影讲述了7大历史瞬间,其中《前夜》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夜,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黄渤饰)等人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今天第一时间回访了林治远生前所属的北京国企——北京市政集团,聆听市政老员工马丽生讲述这个故事的更多细节。
黄渤饰演的林治远时任市建设局技术负责人,同时也是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开国大典那年,马丽生还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后来,他成了原市政工程局计划处处长、市政工程总公司副总工,又成了《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志》的主编。北京市政集团的前身、原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留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中,详细记录了这段与开国大典息息相关的故事。
北平市建设局重任在肩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整修一新的广场上,30万人列队整齐,*亲自按下升旗电钮,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时间拨回3个月前。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而广场整修和旗杆建设的任务,就光荣地落在了现如今的市管国企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前身——北平市建设局的肩上。
如今的天安门广场宽阔整洁,气派非凡,与那时的情景有着天壤之别。刚从国民党手中接管过来的北平垃圾遍地,有损古都的形象,也不利于百姓的健康。
市建设局的500多名技术干部、工人,带着施工机械来到了广场。他们分头行动,加班加点推进每一项工作:清理城楼琉璃瓦上的蒿草和灰土,修补剥落的墙面和地面,整修破败的门窗和廊柱,修葺金水桥,对金水河进行清淤,再注入清水,种植花草树木。
市建设局派遣了519名施工骨干和10台当时最先进的蒸汽式压路机,并组织了5710名党员、团员开展义务劳动,与首都市民联手累计清理垃圾20万吨。
其中,建设局技术负责人林治远负责的国旗旗杆设计和安装,可谓是重点任务。
4根水管焊接成国旗杆
广场整修步入正轨,可这旗杆却难坏了市建设局的前辈们。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升起,更是不容半点疏忽。按照整体设计要求,位于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中轴线上的旗杆高度应与城楼同等高。
林治远经过实地测量,得出的数据为35米高。如果以今天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为基础,制作一根35米高的旗杆简直易如反掌,然而,在当时百废待兴、物资匮乏的年代,到哪儿去找这么长一根旗杆呢?
林治远四处奔波打听,终于得知市自来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他立刻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按照粗细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
焊完之后水管连同旗杆底座的总高度也只有22.5米,距离35米的高度还差不少,这可把林治远急坏了。原来,当年的北平工业技术有限,同样粗细的管子是无法焊接的,只能把不同直径的管子一节一节套起来焊接在一起,偏偏自来水公司只有4种直径的水管,再多一根不同直径的都找不到了。
无奈,林治远只好把情况汇报给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听了汇报,当场研究,又征求了各方意见。“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好,根据旗杆的抗弯和弹性强度来看,要想保证挂上国旗后不被大风刮倒,22.5米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加长,稳定程度就很难保证。”马丽生分析。最终,国旗旗杆按22.5米的高度设计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两名架子工修好自动装置
为了让*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林治远他们又在旗杆下引出导线,在路面下埋上钢管,让导线穿过长安街横跨金水河,最后接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关按钮。“即使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也不算是什么难事。”马丽生说。
林治远还找来了建设局的梁昌寿协助,设计电动升旗装置,让国旗实现了自动升降,升旗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并在国歌奏毕时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并自动停止。整个安装施工到9月30日中午就全部完成了,现场试验都很正常,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可就在9月30日晚上,意外出现了。当时,建设局局长曹言行、副局长赵鹏飞到现场检查,林治远和梁昌寿又做了一次试验。随着国歌奏毕,试验旗上升到了旗杆顶端,可是升降装置的马达却没有按计划停止。绳子从滑轮里脱离出来,马达既不能转动也不能退后。“那时候旗杆已经安装完成,脚手架也都拆除了。第二天就是开国大典,再安回来根本来不及。”马丽生说。一时间,大家都急得团团转。这时候,两名架子工来解了围。
“那时候的架子工善于爬高,但在平时作业当中都是一节一节往上爬,爬一段搭一层架子,一会儿就上去了。徒手爬一根22.5米高的光溜溜的旗杆,可是从来没人试过。”马丽生说,不光是高,一节节自来水管接成的旗杆还越来越细。“越到上面旗杆晃得越厉害,也就不容易保持平衡。架子工必须牢牢地把住旗杆,让重心保持在旗杆一条线上。”
就这样,来自朝阳门内的一对亲兄弟架子工爬上了旗杆,把绳子重新拨回到滑轮中间的凹槽。“在此之前谁也没试过徒手爬这么高,这背后是工人们对祖国深厚的爱啊。”说着说着,马丽生也不禁红了眼眶。
10月1日下午3点,整修一新的广场上,30万人列队整齐,天安门城楼上,林治远站在*身边协助升旗,升旗电钮安在三脚架上,放在*要站的地方。*亲自按下升旗电钮,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高高飘扬。
这个由4根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根旗杆就这样竖立在了天安门广场上,直到1991年,这根旗杆才被总长32.6米的新旗杆替代。“那时候条件就好啦,不用再找自来水管拼装,大家专门打造了一根新旗杆。”马丽生说。直到现在,这个新旗杆仍然稳稳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旗杆上的五星红旗也在每天迎风飘扬。
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