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在去延安的路上留下了十几首诗,可文稿字迹凌乱,也没有标注行军时间。
为了对诗进行编次,她查阅了大量的新四军和华东*军的战史;
为了熟悉、弄清陈毅的一些歌咏的诗句和引用的典故,张茜又看了大量古代史籍;
为了更好地了解诗词艺术,她抽空就去请教文学方向的大学教授。
也许这些诗词是陈毅逝世后张茜唯一的寄托。
手术后,张茜恢复得不错,便开始付出全部时间与精力整理文稿。
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看稿子,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医生叮嘱她:“张茜同志,你现在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你过分劳累,你要保重,要节制些。”
张茜笑着说:“谢谢你们的医治,我身体恢复得很好,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还可以,我会注意的。”
嘴上说得好听,张茜还是一如既往地为陈毅的诗集劳心劳力。
幸好,整理诗集的过程中有赵朴初帮着张茜。
陈毅追悼会上,赵朴初作了一首悼词,让张茜十分触动:
殊勋炳世间,直声满天下。
刚肠忌鬼域,迅雷发叱咤。
赖有尧日护,差免跖斧伐。
众望方喁喁,何期大树拔?
岂徒知己感,百年一席话。
恸哭非为私,风雨黯华夏。
张茜决定要为陈毅整理诗集后,便请来了赵朴初一起修改陈毅的遗稿。
有一天,二人在一起整理稿件时,赵朴初抬头看着张茜,发觉她日渐消瘦,看着十分疲惫,担心地问着:“你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这样的工作量会不会太累了?”
张茜叹口气,无奈地说道:“目前感觉还好,但是得了这种病,是有不测风云的,我是在和病魔抢时间,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
这是陈毅的心愿,也是张茜最后的愿望。
赵朴初看着意志坚定的张茜不禁哽咽了,赶紧把话题岔了过去,他担心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张茜的心情。
张茜生命最后的时光,几乎都是在整理稿件中度过的。
有时,她会突然失神呆呆地望着远处;有时又会捧着陈毅的手稿失声痛哭。
家人和朋友十分担心她的身体,可张茜却说:“我是在做着一种有益的学习,从中找到精神上的慰藉,我觉得这是和陈毅同志在对话,你们以为我流泪很悲很苦,其实我是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