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所有人的结局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3-04-16 09:19:04

1988所有人的结局,(1)

作者:叉少

来源:往事叉烧

本文7752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激流岛,顾城挥斧砍伤了妻子谢烨。事发后,顾城的姐姐顾乡看见他在洗手,顾城说:“我现在就去死,别拦我。”


谢烨倒在通往二人住所的小路上,顾乡赶到时她还有呼吸。


顾乡回头再去找顾城,他已经在家门口大树上吊死了自己。


一个半小时抢救后,谢烨重伤身亡。


谢烨早就意识到她和顾城的爱情是悲剧,但不知为何,她无法结束这段感情。

1988所有人的结局,(2)

童年

1956年,顾城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顾工参加过新四军,当过编剧,是知名的军旅诗人。

顾城性格十分内向,在幼儿园时不合群,上了小学后他又反复换学校,没有什么同龄朋友。三年级时,学校停课了,顾城经常一个人在家中。

有一天他看见家门口有个人正在贴标语,那人一不小心贴反了,路过的人们上来不由分说就对他拳打脚踢。

斗争愈演愈烈,1966年冬天起,顾城再也没有进过学校学习。

离开学校的顾城更加孤独,他经常自己看书写诗,12岁时,他写了首《我的幻想》: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父亲顾工看到后,觉得太深刻了,不明白儿子在想些什么。

1969年秋天,顾城全家人都被下放到山东的火道村。顾工觉得那是个荒凉的地方,顾城却觉得远离人群、无拘无束的野外是天堂。平时干完活,顾城唯一的娱乐活动是听顾工编故事,顾工经常把顾城和姐姐顾乡编排进故事中,顾城听得如痴如醉,有时候笑有时候哭。

1988所有人的结局,(3)

< 少年顾城 >

听故事的顾城过于投入,分不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真实。在这样的熏陶中,顾城的诗越写越多,1969年年底,顾城写了首诗《美》:

我所渴望的美,

是永恒与生命,

谁知他们竟水火不容:

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

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在山东的日子,顾工刚开始还会和儿子对诗,但慢慢地,顾工读不懂儿子的诗歌。他边读便觉得,顾城的诗歌写得太低沉、太可怕,他越读心里觉得越冷。

下放结束后,父子俩回城。顾工一直想要引导儿子,让他变得快乐一点,但是没有成功。顾城越来越沉默。

有一次顾工和顾城在嘉陵江旁,顾工在讲述自己当年的军旅生涯,顾城却没怎么听,他倚着栏杆,写了首诗叫《结束》:

一瞬间——

崩坍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戴孝的帆船

缓缓走过

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顾工看了吓了一跳,他不明白顾城为什么要把江边的巨石想象成“人的头颅”。他和顾城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顾城却坚持认为自己的诗歌是对“生命异化的抗争”。他说:

“表现世界的目的,是表现自我。”

顾城对“自我”很执着,他少年时最常做的事,就是对着镜子看着自己。

顾城出生两年后,谢烨出生。

谢烨本来有个幸福平凡的家庭,父亲张生同在故宫博物院上班,母亲谢文娥则是个护士。但是动乱来临之后,父亲被审查,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谢文娥被迫与他离婚。

一家人生活艰难。张生同只有星期天的半天时间可以去看谢烨,有一次谢烨得了急性肾炎,张生同想接她回家,谢烨却被人接走送去了上海。

张生同一直觉得愧疚。因为他的缘故,谢烨小学三年级还是不能加入少先队,他对谢烨说:“爸爸对不起你。”但谢烨只回了两个字:“我懂。”

1988所有人的结局,(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