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首歌,唱出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饱含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腾格尔、降央卓玛、韩磊等著名歌手都曾倾情演绎过,它就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编,由蒙古族歌手呼斯楞首唱的歌曲《鸿雁》。
《鸿雁》属于蒙古乌拉特民歌,这是一个游牧民族聚居的地区,乌拉特人民热情好客,豪爽大气,每当举行宴会或盛会时,便会唱起宴会歌谣,以表达对远方客人的欢迎和友善之情,《鸿雁》便是宴会歌曲的其中一首。
蒙古乌拉特(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鸿雁》篇幅短小,只有短短四个乐句,但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乌拉特几代人智慧的结晶。《鸿雁》的原名为《鸿噶鲁》,意为白天鹅,最初的版本是在宴会上即兴演唱的,表达了对亲人的不舍和对家乡的思念,后来,乌兰牧旗作曲家祁达楞太将歌词改编,保留了其原来的曲调,与我们现在听到的曲调大致相同。
由于《鸿雁》一开始都是用蒙语演唱,所以只在内蒙古地区流传,后来,著名作词人吕燕卫先生将它重新填词,呼斯楞和他曾经工作过的乐队额尔古纳一同演绎,这个汉语的版本继承并发扬了蒙古族音乐之大美,令歌曲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由于《鸿雁》的旋律优美、歌词也朗朗上口,很快便流传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民歌之一。
呼斯楞在云南表演节目(图据新华社)
《鸿雁》的整体节奏自由悠长,颇有蒙古长调的影子,全曲由角音开始羽音结束,主要建立在羽调式上,风格较为忧郁,更加能够表现浓郁的思乡情怀。全曲一共有1—2—3—5—6五个骨干音,旋律的进行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旋法,而将全曲的旋律连成线会发现,旋律线条的态势呈现波浪的形状,像山峦一样起伏较大,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悠远。全曲一共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便是由角音级进到徵音的持续下行,紧接着第二乐句便是一个反向八度的上行,营造了歌曲大气磅礴的气势,第三乐句歌曲以迂回的二、三、四度作连接,最后的第四乐句结以3—5(低音)的下行五度结束。歌曲的第二乐段的旋律是在第一乐段的原样重复,但是在调式上从E羽调式转换到了F羽调式,也就是升高了一个调,这样的设计令歌曲的旋律更加深入人心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强调和升华。此外,歌曲的节奏较为平稳缓慢,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几乎每个乐句都以长音的延续为结束,使歌曲的意境更为宽广、悠远。
词作者吕燕卫不仅是著名的作词人,也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制作人。2005年4月,时任额尔古纳乐队制作人的他开始走上了歌词创作的道路,要将蒙语歌曲《鸿噶鲁》改编成汉语,这对吕燕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出生于山东的齐鲁之子抓住了蒙古族的审美精髓,将鸿雁这个蒙古族认为是友谊与思念象征的动物作为歌曲的主题,托物言志,通过描写鸿雁在天空翱翔的优美姿态,体现了蒙古族人天生对动物的热爱,也以鸿雁从南向北迁徙的遥远路途寄托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曲的歌词字数并不多,可以说是短小精悍的典范,每段的四句歌词与旋律的四乐句一一对应,歌词采用“二、三、五;三、三、六”为造句节奏,以“ang、an”等开口音为韵脚,采用比兴的手法,让歌词的“起承转合”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既描绘出了好一片“江水长、秋草黄”的秋水长天,又将蒙古汉子“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的洒脱豪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又让北归的鸿雁带上游子的思念,整首歌的歌词一气呵成,听罢让人畅快淋漓之余又有一丝惆怅在心。
鸿雁(图片来自网络)
内蒙古歌手呼斯楞作为《鸿雁》的首唱,用他高亢清亮又略带沧桑的嗓音,精彩地演绎了歌曲,在他的歌声中,有对辽阔草原的无限向往,有对家乡泥土的深情眷恋,这些真情实感引起了无数人心底的共鸣,深深地打动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