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从王立华口中得知的情报,以及对当地建筑的分析,特警队员制定了周密的营救计划。
据他们判断,作为人质的吴若甫和杜庆疆,应该住在农房的西屋,而两个王立华的同伙,则应该住在东屋。
王立华的同伙手中有枪,营救行动一旦被发现,极有可能爆发枪战,而目标农家院的周围都是普通的农户,家里也大多养有看家护院的狗,这给特种队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他们不仅速度要快,还要足够隐蔽轻盈,才能在不惊动看门狗的前提下,短时间内立刻制服王立华的同伙。
经过严密的部署之后,晚上10点左右,抓捕行动正式开始,几名特警队员翻过两米的高墙,冲进了建筑物里,一部分特警队员冲向西屋保护人质,另一部分特警队员则冲向东屋控制绑匪。
电光石火之间,抓捕行动尘埃落定,从冲进屋里到控制住绑匪,特警队员只花了三秒钟。
熟睡中的绑匪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已经被戴上了手铐。
西屋里,吴若甫和杜庆疆看到特警队员的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原本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将这一天作为人生的最后一天度过,没想到绝望之中出现了希望,警方的紧急营救,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吴若甫被绑22小时后,北京警方成功地破获了这起闻名全国的绑架案,人质也安全了。
但王立华在犯案过程中的狠辣,以及面对警方时的态度,让专案组十分震惊,人们都想知道,这样一个不把人命放在眼里的狂徒,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随着对王立华过往人生的调查,一段畸形的成长经历摆在了众人眼前。
12岁时,他竟强迫父母离婚1978年,王立华出生在北京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家庭,有一个姐姐。
家里不缺衣少穿,经济条件也供得起王立华日常零花,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了。
然而王立华的父母所抱有的不同教育理念,让王立华的童年成长出了偏差。
王立华的父亲抱有极其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父亲是一家之主,在家里说一不二,如果孩子们不听话,那就要秉持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用暴力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与之相对的,王立华的母亲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慈母,无论孩子们做了什么,她都不会恶语相加,更不会动手,而会用自己的母爱包容一切,把生活中所有的美好都奉献给孩子。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会成长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