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火烧摩天楼》狂揽4883.8万美元的票房,成为1974年的北美票房榜冠军。
隔年于香港上映,打破进口片香港票房纪录,并且击败许冠文、许冠杰的《天才与白痴》拿下年冠。
那一年,香港票房top10上还有另外两部灾难电影:《大地震》和《国际机场1975》。
灾难片的风潮,席卷而来。
此后,灾难片的发展和与特效的进步相辅相成,越来越逼真、震撼的大场面,一次次刷新着观众的眼界。
过去的灾难片要么是出于事故。(《火烧摩天楼》《泰坦尼克号》)
要么是危险生物。(《大白鲨》《侏罗纪公园》)
千禧年之后,因为全球化的加深,以及环保意识的兴起,大众的忧虑转向一个新的对象
地球。
这也让灾难上升到了全新的规模。
2000年的一部《完美风暴》让华纳公司在全球赚足3.3亿美元,成为继《泰坦尼克号》后最卖座的灾难片。
传统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在灾难片中被略去,取而代之的是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小人物。
你只能感叹地球的报复多么可怕。
人类唯有敬畏自然。
2004年,电影《后天》再进一步凸显了这个主题。
不仅聚焦温室效应题材,还直接批评了美国政府的环保政策。
灾难场景更是呈指数级增长。
对于大多数的观众而言,或许《后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灾难启蒙电影。
水淹自由女神像、纽约冰封、万吨轮船进城、直播记者被龙卷风刮来的广告牌卷走身亡......
这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超出想象的末日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