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艇长’,疑似‘敌’舰艇的微弱信号消失!”“立即转向,继续跟踪搜索!”初春,青台山畔,海军潜艇学院某实验室里正上演一场激烈“鏖战”。
来自各潜艇部队的学员们组成攻防战术小组,在副教授李祥珂的指导下专注操纵着战术模拟训练系统。学员们紧盯局势综合研判,锁定目标发起攻击后,又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规避对方打击。他们的优异表现,让李祥珂看到了学院课程改革的实效,也看到了这群年轻学员走向深蓝战位的模样。
从直面斗争的一线部队,到培育“水下尖兵”的院校讲台,李祥珂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向海图强的信念。多年军旅生涯,在筑牢深海长城的事业中,他聆听和见证了许多动人的奋斗故事。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走近那些默默奉献的潜艇兵,走近那些为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的人们。
——编 者
潜行,也是一种“冲锋”
■李祥珂
【主讲人名片】
李祥珂,海军潜艇学院某教研室副教授。执教16年,长期从事水下攻防战术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编撰专业教材及专著7部,承担部队多项条令法规编写任务。曾获军队级教学成果奖、军事理论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新学期伊始,海军潜艇学院组织开展“荣誉背后的故事”专题教育。王永浩摄
在黑暗的深海向你敬礼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你说你听不到我的豪言壮语,我只能告诉你我在大洋下向你敬礼……”
多年前,从我成为一名潜艇兵开始,这首歌的旋律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是潜艇艇员在深海坚守战位的真实写照,每次听到它,我的思绪都会回到那段在潜艇部队的难忘时光。
2002年,从海军潜艇学院毕业的我走上战位,接过了副航海长的“钢枪”。虽然在军校时学习了不少专业知识,但真正踏上潜艇,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任务对我来说仍极具挑战性。
大海有着广阔浩瀚的壮美,但在海面之下,四处潜伏着“水下断崖”、湍流和暗礁,潜艇航行始终处于重重危机之中。艇内舱室逼仄狭小,而我的阵地,是一张小小的海图桌。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拟制航行计划、标绘航路位置,精准测算各种数据并及时调整航向。
每次值完更,我会回到固定在舱壁上的、仅比肩膀稍宽些的吊铺上睡觉。常常我刚一躺下,还能感受到铺上留存着之前战友休憩后的温热。因为空间限制,艇上床铺的数量很少,艇员们会在同一张铺上“无缝衔接”式休息。出航时,淡水的使用更是严格限制,我们每日的洗漱用水只有一个茶缸的量,洗澡更是一件奢侈的事。
第一次潜航的我,对各海域海情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常被各种数据弄得焦头烂额。当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消退后,在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下,我有些扛不住了。因为长期封闭在不见阳光的幽暗水下,分不清黑夜还是白天,我的生物钟变得紊乱,加上对能力差距的焦虑,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恍惚。
“来,给你看张老照片!”一天,我正望着海图桌上的图纸发愣。艇长径直走来,把一个贴有泛黄图片的剪报本放到我面前。他指着的那张照片上,几名身穿老式军装的官兵站立在停泊的潜艇前。
“他们就是创造了世界潜艇长航纪录的艇员们。这张照片,是他们出航前拍摄的合影,也被他们当作誓死完成试验任务的遗照。”艇长说。
那一年,该艇接到最大自给力试验任务,要在没有任何外界补给的情况下,测试能否达到核潜艇设计的连续航行90昼夜的目标。90天长航,对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是严峻的挑战,不少艇员出现失眠、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表现。同时,面对设备故障等紧急险情的发生,他们还要顶住巨大压力。任务全程,艇员们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必须完成任务!最终,他们不仅打破长航纪录,还同时开创了某项训练机制。
“我们的战位看似很小,但我们每一个动作细节,都牵动着国家利益,所以我们必须要熬得住!”艇长郑重地说。
这次谈心令我深感触动,在茫茫大洋里,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之后,我逐渐调整好状态,沉下心来扑在一张张海图上,通过战位上的不断磨练,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在潜艇部队的那几年,亲友们都叫我“消失的神秘人”。执行任务时,我们既不能告知自己的去向,也不能对外联络。为了更多人的美好生活,潜艇兵甘愿在黑暗里默默潜行。
我永远为自己曾是一名潜艇兵而感到自豪。在阳光照耀不到的水下,在人们看不到的遥远深海,总有那么一群钢铁身影冲锋在前,用最忠诚的守护向祖国和人民敬礼。
海军潜艇学院潜艇攻防课上,学员们操作模拟器进行攻防演练。王永浩摄
一台见证几代人接续奋斗的模拟器
2004年秋,为了提升打赢本领,我回到潜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重返校园,我看到无论是满头白发的资深专家,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在教学和科研的双轮驱动下,带着学员们一起聚焦打赢谋战研战。这让我意识到,为了打赢这个目标,除了前方冲锋陷阵的官兵,背后还有许多人在为打造一支胜战之师贡献智慧和力量。
胜战必先育才,成为一名教员的想法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毕业后,我站上了三尺讲台。
初执教鞭,我深感育人责任之重,经常向学院的前辈们请教。一个清晨,教研室主任李长军约我在校园漫步谈心。
我们走进院史馆。馆内,一套刻着岁月痕迹的“大家伙”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繁杂的电线和陌生的外文令我十分好奇。“这是学院第一台战术教学模拟器。”李主任告诉我。
20世纪50年代初,学院刚成立不久,只有一台从苏联引进的攻潜教练仪。因各种原因,苏联专家多次来校安装调试都没有成功。这套有着150多条电缆、3000多个接头的庞大设备,不仅占用资金、场地,还不时造成全校大停电,令大家心急如焚。
“战斗力提升的要求如此紧迫,绝不能这样白白浪费时间!”当时的实验员江遇期决定自己动手调试,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江遇期开始没日没夜地查找资料学习研究,经过半年奋战终于成功让设备投入教学使用。同时,江遇期没有停下脚步。他紧接着根据修理调试的体会,手写了10万多字的操作指南和课程讲义,使学员训练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后来,江遇期经过不懈努力,又研制了更为先进的攻防教练仪。
“许多官兵都接续投身到这套教学仪器的研发中。”李主任说,“虽然它的外观、系统和名称不断迭代升级,但其蕴藏的‘助力制胜战场’的信念始终在延续传承。每当遇到科研难题,一想到江遇期前辈曾跟我们在同一个专业教研室工作,大家就会重新点燃斗志。”
回到实验室,看着现在那台已装载新版系统的训练模拟器稳定运行,我的心中也似乎有一团火焰在燃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崭新的使命任务,我深知自己必须跑好手中的这一棒。
几年前,为进一步对标实战,改变一部分官兵重攻不重防的作战思路,学院计划进行课程改革——把《潜艇战术》和《潜艇攻击》这两门“老牌金课”合并为《潜艇攻防》,将防御理念提到重要高度,并在教学时与攻击有机融合。
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员,我深知其中的困难。“学院侧”,需要融合两个专业团队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造实验场地等;“学员侧”,需要扭转任职培训学员早已养成的战术习惯,这是不小的考验。
但是,教研室没有人打退堂鼓,我和战友都在为这次改革兴奋不已,决心竭尽所能打好这一仗。
如今,我们课程中涉及的模拟训练设备不仅在学院里配备,还配发各潜艇部队。我作为专家到部队调研,经常看到官兵们在这套训练系统上练兵。
模拟器上的灯光静静闪烁着,望着它,我脑海中重叠了许多形象。从岸上到深海,一代代官兵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心中梦想不懈奋斗。
“百人同艇”凝聚团结力量
每一名潜艇兵的骨血里,都深深融入了团结作战的精神。
随潜艇出海,可谓是“百人同操一杆枪”。上到艇长,下到普通一兵,都是抵命相依的兄弟,大家相处融洽、配合默契,把力气拧成一股绳往同一个目标使。
潜艇掉深,算是航行中最为危急的情况之一。我在教学时,也常向学员们讲起官兵实施潜艇掉深自救的故事。
2014年的一个午夜,我军某潜艇正在水下潜航。当时,部分官兵已经休息。突然,潜艇遭遇海底断崖,急速向海底下坠。
值更艇长火速下达排水、加快航速等口令,然而艇体不仅没有停止下沉,被喻为“潜艇心脏”的主电机还突然“骤停”。随着一声巨响,主机舱尾部也出现破损,高压水柱急速喷射进舱内,情况万分危急。
生死关头,电工班长同两位战友立刻关闭水密门,毫不畏惧地把自己封闭在这段海水喷入的“死亡空间”,互相配合进行堵漏。与此同时,所有艇员全速冲向各自战位,根据指挥员接连下达的数十道口令进行操作。他们并肩战斗,没有丝毫误差地关闭了近百个阀门开关,操纵了数十种仪器,用时仅180秒,成功将潜艇挽救。上浮至水面后,在主电机仍旧故障的情况下,艇员们边维修边执行任务,最终圆满完成了出航使命。
“能够在危急时刻沉着应对、化险为夷,靠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全员的力量。”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不仅引用这段实例让学员们感受战斗精神,更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团队。
此前,为紧贴实战提升潜艇连续值班作战能力,我和学院作战指挥、武器控制等多个专业的教研人员组成课题小组进行相关研究。
研究开展后面临不少难题——数据涉及各潜艇部队的所有艇型,不仅信息量十分庞大,还夹杂着各类干扰信息,需要研究人员到各地进行收集,并逐一细致分析;课题时间跨度长,不同部门的组员都需兼顾其本职工作……
这种时候,更彰显了团结的力量。作为课题牵头人的我,会定时召集组员梳理任务,统筹资源。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大家不论来自哪个部门,不论职务资历,都能够融洽地互相支持,依据分工闻令而行。跨专业碰撞出新火花,组员们释放自己的能量,推动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前线或后方,校园或部队,都有官兵们并肩战斗的身影。现在,我跟随“钢铁巨鲸”出航时,艇员们会主动分享他们关于某项课题的诉求和想法,也向我们请教院校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自己“赋能”。所有人都在为战斗力提升这一目标而奋斗,作为其中的一环,我能时时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执着努力和拔节成长。
去年暑假期间,我和来自军地多家单位的专家热烈讨论着某研究方向。一则潜艇部队顺利完成实弹训练的新闻在屏幕上弹出,那是我作为院校专家指导参与过的一场实战化训练。
视频中,黝黑的潜艇在湛蓝海面划出一道洁白尾迹,又隐入深海。我知道,在那奔向胜战的航道上,有许许多多心怀使命的人们在砥砺奋进、默然前行。
(徐梦函整理)
听课留言板
信仰之光闪耀大洋
■高 密
漫漫征途上,信仰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复杂考验面前,信仰是我们保持定力的压舱石。执掌国之重器,须有如磐信仰。驾长鲸游弋大洋、戍守海疆,必须具备忠诚之魂、精武之力、坚韧之姿、奉献之心。
近年来,海军潜艇学院聚焦水下作战,坚持依艇建院,把潜艇部队战备成果、特色文化和官兵精神特质作为培育学员的重要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具有“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的新时代强军骨干。
学院通过将潜艇部队官兵建功岗位的英雄事迹引入课堂,让学员在身边榜样、眼前英模的引领下扛起使命与责任的重担;坚持传承创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覆盖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提纯政治品格,锻造胜战智才,催动奋发心劲。
受命忘其“难”,临阵忘其“惧”,受惑忘其“私”,信仰总是在关键时刻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力量。心怀对万里海疆的赤诚热爱,一代代教员和学员秉持坚定信仰,不断求索胜战之道、创造制胜之能。在同一种使命的感召里,在同一个梦想的指引下,在同一份事业的操守中,坚持为战育才,通过接力奋斗,我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共同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让信仰之光闪耀深海大洋。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