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阿富汗塔利班宣布组建临时政府。
这标志着美军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结束后,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正努力地走向和平与稳定。
有人开始大胆拍摄喀布尔的市区情况:
虽然街上人开始多了一些,但几乎见不到女性。
大量店铺关门,让这座拥有600万人口的城市显得缓慢而安静。
在这场动乱中,无数人选择逃避。
有人逃避家乡,寻求政治庇护;有人逃避工作,寻求片刻安宁。
回想起上次遇到这样的场景,还是在《追风筝的人》中,得以窥探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
作者以阿富汗人的视角,描绘了史诗般的历史景观,诉说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
这部作品一经发布,立即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好评,并雄踞《纽约时报》等权威畅销书排行榜长达101周,成为世界各国男女老少手中的读物。
在中国,它同样备受欢迎,并长期占据开卷畅销书前30名,在清华大学的2014年学生畅销书排行榜上,《追风筝的人》位居第三。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个阿富汗人。
他的前半生,同样经历了无数次逃避。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察觉:
尽管自己一直在逃避的路上,但仍会与不堪的命运不期而遇。
那些逃避的东西,都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
没有人能一直做人生的旁观者,许多珍贵的事物,同样在逃避中付之东流。
人这一生,总要直面这四样东西,才能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用爱和温暖拥抱未来。
生活:直面懦弱
阿米尔从小锦衣玉食,但他并不像仆人的孩子哈桑一样勇敢坚强。
他常怂恿哈桑用弹弓戏弄邻居家的狗,被发现后却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
哈桑为他捡回风筝大赛的战利品,途中被街头小混混羞辱。
他明明看到了,却不敢上前帮忙。
他也曾有过愧疚,但事后会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将一切懦弱的行为合理化。
因为无法直视自己的懦弱,他甚至嫁祸哈桑偷手表,想要借父亲之手将哈桑赶出家门。
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前半生,他始终被一张懦弱的大网牢牢困住,挣脱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