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到了1993年,美国乐坛正是玛丽亚·凯莉、惠特尼·休斯顿和席琳·迪翁都大放异彩的时候,三人各有千秋,其中玛丽亚·凯莉的曲风算得上委婉动听。
正是凭借这样的特质,再加上她那很难被超越的海豚音,以及在写词谱曲和专辑制作上的造诣,那年刚满23岁的玛丽亚·凯莉大获成功,成了美国人最受喜爱的女歌手之一。
绚丽的歌技让唱片公司对玛丽亚十分重视,临近年末时突然问她“你接下来,要不做个圣诞主题的歌曲吧?”
玛丽亚的第一反应是抗拒,节日歌曲属于乐坛默认的“安全牌”,都是在音乐生涯的后期才做的,现在做合适吗?
《综艺》的音乐人 Shirley Halperin 也在去年的访谈中证实了玛丽亚当年的顾虑:
「在音乐生涯的前三四年发圣诞专辑,至少在那个年代,简直闻所未闻。一般来说,圣诞专辑是当你完成唱片合同时,最后会做的内容,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保住体面的方法。」
但顾虑归顾虑,“少有人做”不代表“这事不能做”,团队很快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规划,其中一位经验丰富的制作人提议“我们做几个主流歌曲的翻唱版本吧”。
在当时的市面上,Baby It's Cold Outside, White Christmas, Jingle Bells, 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等圣诞歌曲都相当经典,在美国传唱十数年,早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翻唱可以说是很保险的。
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听众的关注,而且其中也有回忆的承载,颇有些“传承”的意味在里面。
但玛丽亚很大胆地说了一句 “我想自己写一首”,在她看来,由于自己和圣诞节一直有着情感上的紧密连接,自己写未必是个错误的选择。
而且玛丽亚还说道:“圣诞节的好不在于收礼物,或者说,不全在于礼物,它更多的乐趣其实在于对节日的期待和表达自己情感的那种心情,既然这样,那么创作一首关于圣诞的让人开心的歌曲,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几个团队成员愣住了,出道没多久的新人,要写一首原创节日单曲,还试图把它变成热门或经典,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即便是专业部分没有什么难度,从更广义上的情感共鸣来说,发行全新的节日歌曲,情感上不会有那么多延续下来的能量,而且也会有些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