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苦情戏强行卖惨的作风,周星驰就曾经在作品中做过如此辛辣讽刺
本片悲情演绎的手段比较简单粗暴,基本沿袭了同期台湾苦情剧“戏不够,哭来凑”的作风。一旦要赚取观众眼泪,完全无视剧情的合理性。仿佛一讲逻辑,故事就发展不下去了。
比如小强在家中发高烧,片中职业为企业会计,至少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秋霞,选择的不是送医院,哪怕是喂退几颗烧药,而是一步一磕头,蹒跚挣扎着去寺庙祈福。
为了彰显女主如何独自“感动上苍”,上门医生在答应回去拿药之后就神秘失踪了
一场场哭戏的串场镜头——小强多次从台北的家中逃离,回到远在台南乡下的母亲住处,画面处理就更加魔幻,仿佛瞬间转移。
片中还有不少“流量密码”式的内容,比如片头非常突兀的鬼片开场,以及长达一钟,同故事主题毫无关系,且长达一分半钟的床戏。
当然,这些剧情和表现方式上的漏洞,同故事充满争议的矛盾设置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2
关于本片的核心冲突,我们的记忆是这样的——
秋霞母子VS林家老太太
这处悲剧的受害者——小强的妈妈秋霞,故事开篇时的她端庄贤惠,追求独立。面对林家的金钱诱惑和道德绑架,始终都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选择。她冒着生命危险将孩子生下来,竭尽所能给予小强一个完整的童年,竭力捍卫自己生命的全部。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位单亲妈妈也是现代女性的楷模。
至于剧中的“大反派”——林家,实际上,在“小强”的归属权问题,他们的态度也不统一。
小强的生父和爷爷一直都反对将孩子据为己有
即便是一副颐指气使面目的林母大人,她的威逼,也仅限于准备找律师准备同秋霞对簿公堂。稍微有点法律常识的观众都清楚,在既不存在婚姻事实,且孩子生父此前从未尽过抚养责任的前提下,没有一个法官敢支持这种无法无天的主张。
因此,三十多年之后试图重拾当年那份感动的我们,在重看影片时一度开始怀疑——林家到底用了什么邪恶手段才能最终得逞?
影片将秋霞此举的动机解释为,她认为小强在生父的富贵家庭中成长,能够拥有远大的前程。所以这位妈妈决定用自己当下的幸福,来换取儿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