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音乐的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背景和时间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9 14:08:19

【有奖征文】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受用和无尽享受。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其中之一!它已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琵琶行》是盛唐时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幅式乐府诗作。以长歌行体形式完成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琵琶行音乐的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背景和时间(1)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意涵

唐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唐朝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軍镇、也叫方镇;藩——指域外边陲集镇)势力主官(掌权人)李师道派遣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廷上下大为惊动、哗然、震努,力求罢免御史中丞裴度,以安慰藩镇“反侧”(反转,这里指依附、归顺)之身。白居易焦急之中上奏表主张缉拿严惩凶手。

有自作主张擅自越权之嫌,并触怒了当朝皇帝唐宪宗,得罪了权贵,也被权贵们憎恶,再叽讽说白居易平时自命清高、自负,常作诗词讽刺、比喻,暗指当朝权臣;一是在得罪朝庭高官中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刺史佐史,即刺史助手),刺史助手是中唐时期专门安排处置“犯罪”官员的官职,属于一种变相发配(处置、发送,流放)。实际上是一种清静无为的闲散职务。白居易在元和十年(815年)以前曾任职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琵琶行音乐的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背景和时间(2)

由于越级启奏并被诬陷,其中对白居易产生了巨大莫名的影响,使诗人怀揣斗志的坚强意志、锐气,被消磨殆尽;也是白居易思想斗争后的转化、转折起点,为此受到沉重打击的诗人情绪——消极怠慢,与日俱增。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四十五岁的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任职司马两年后,忽一日,在浔阳江畔送别老友熟人归返,因巧遇一位使用琵琶拨弹技艺超群,因年少轰动京城的歌伎(艺伎,卖艺不卖身),在年长色衰时、被抛弃的歌女,心情郁闷、无处排遣。此时白居易恰巧结合自身的贬谪遭遇,用长歌行体的形式体裁格式,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琵琶行》。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与唯美质感画面

作者在诗的前面曾写了跋序(序引言),介绍了长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中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琵琶歌女其人和作者相遇的情景场面。

琵琶行音乐的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背景和时间(3)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夜,白居易遭贬官降职到湓浦口(今九江市西边、湓水与长江的交汇处),见琵琶女操着京城长安的口音,弹拨琵琶有着高超非凡的技艺,是如宫廷内的演奏名家。随后就叫整理桌椅排上酒宴,请歌女到船上弹奏琵琶乐曲,边喝洒边欣赏的弹奏乐曲,听的兴致正浓时、忽然唤起了诗人遭贬官流放的凄凉心境的回忆。使白居易从内心深处发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伤诗句。

《琵琶行》-【唐】-白居易

原文阐释】:

在浔阳江(古代称九江)头夜色中送别客人好友,枫叶和芦花在秋风中发出瑟瑟的声响。下马之后送别的客人还在船上,乘着兴致举起酒杯想开怀畅饮,无奈没有管弦丝竹之声。高兴中醉酒,将不忍依依惜别,分离中只看到一弯残月浸在水中;忽然间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我和客人一起忘记了归返回程。

琵琶行音乐的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背景和时间(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